鳗鱼学名为鳗鲡,又称白鳝、青鳝、河鳗、白秋、蛇鱼等,属硬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一种江河洄游性鱼类,全世界有19种,中国有两种,即鳗鲡和花鳗。
特征特性
其身体细长,体背部灰黑色,体侧灰白,腹部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胸鳍短而圆。下颌比上颌突出,上下颌有细齿,鳃孔发达。体表富有粘液,有完整的侧线。鳗鲡是一种广盐性、肉食性鱼类。自然界鳗苗主要摄食浮游甲壳类,长大后主要摄食小虾、小蟹、水生昆虫、螺、蚬、蚯蚓等,也捕食小鱼和高等植物的碎屑。在人工的饲养池中,则喂以人工配合饲料。鳗鲡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下降到8-10以下时,基本停止摄食,潜入底泥或石烁中进行冬眠,当水温高达30时也停止摄食。在人工驯养过程中投喂水蚯蚓及人工配合饲科。它怕光,喜在夜间或阴暗处摄食和栖息,它除用鳃呼吸外,利用皮肤、鳔、口腔等部位也能进行呼吸,离水后仍能活很长时间。
经济价值
鳗鱼食用经济价值高,其含肉率达84%,蛋白质含量大大高于鸡肉、猪肉。特别是鳗肉含有人体需要的丰富的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E。其维生素A的含量是一般鱼类的60倍,维生素E的含量是一般鱼类的9倍,多吃鳗鱼对儿童、妇女、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延缓人体衰老等都有重要的食疗功效,故享有“水中人参”之誉称,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生殖洄游
鳗鲡是目前人工养殖的名特优品种,但人工繁殖至今仍未完全成功,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天然捞苗。每年春季,有大批的幼鱼称鳗线,成群地自海进入江(河)口。一般雄鳗久居在河口成长,而雌鳗和幼鳗逆水上游进入江河的干流和与河流相通的湖泊中,有一部分甚至直达江河的上游,如长江的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地区;福建闽江的建瓯以上地区。鳗鲡在江河和湖泊中肥育,到了成熟的年龄,在秋季又大批游到河口,会同常住在河口地带的雄鳗鱼一起游到海洋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