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平时人们做饭时使用的食盐,一般都是500克一袋的小包盐,但郑州一家大型连锁饭店的老板张先生反映,他偶然发现他家饭店后厨用的是50公斤一袋的大包盐,并且是从郑州市盐业公司批发部买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由于大包盐碘的含量等不及小包装,这种盐只能用于食品加工、养殖企业,饭店、食堂并不能购买。
针对张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近日对郑州市盐业公司批发部的盐产品销售情况进行了暗访。调查中,记者不仅证实了张先生的说法,还发现一部分大包盐通过盐贩子间接走上了市民餐桌。
【市民反映】盐业公司违规售盐
市民张先生是郑州一家大型连锁饭店的老板,6月初他在自家饭店的后厨发现,做饭用的盐是50公斤一袋的大包盐,并不是家中用的小包盐。“当时想着市场上批发的盐,可能有大小包之分,采购员也许贪小便宜吃了些差价,就没太在意。”张先生说,后来和几个做餐饮的朋友闲聊时提起这事儿,他发现情况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一位朋友告诉张先生,同样重量的大包盐价格还不到小包盐的一半,并且由于碘含量不同,按规定,餐饮行业不能用大包盐。
事后,他专门打电话向郑州市盐业公司咨询,得知大包盐只能用于食品加工、养殖企业,饭店、食堂并不能购买。由于担心顾客吃出问题,一挂电话,张先生立即通知所有连锁店必须使用小包盐,并把采购员叫来单独谈话。“据采购员讲,他是在郑州市盐业公司批发部购买的大包盐。”张先生跟记者打电话时显得很疑惑,盐业公司在电话中说饭店、食堂不能用大包盐,可其下属的批发部为何却向饭店销售大包盐?
【记者暗访】在盐业公司能轻松买到大包盐
据记者了解,郑州市盐业公司在市区有3个批发部,分别位于西陈庄、江山路和桐柏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一般习惯被叫做东仓、北仓和西仓,其中,在十八里河有一个盐业公司食盐转批点,隶属东仓。
郑州市盐业公司的3个批发部,是否存在违规售盐的情况?18日、19日,记者实地进行了暗访。
◎北仓:挑明饭店用盐,也能买大包装的
18日下午4时55分,北仓营业部内,一名女工作人员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大姐,买盐。”
“你们干啥用?要多少?”
“开饭店的,老板听说这儿的便宜,让过来买一袋试试,不要那种小包装的。”
“知道你要的是50公斤一袋的,掏钱吧。”收了记者46.6元钱,开了收据后,女工作人员提醒记者说:“下午5点下班,下次记得来早点。”
记者拿着收据来到仓库,取了一包“云鹤牌”湖北精碘盐,收据也换成了出门证,出门时使用。
“没收据也没发票,老板问起来不好说呀。”记者说。
“今天营业上的人都下班了,明天再过来领发票吧。”仓库管理员说,他也准备下班了。
“大哥,这盐吃了会不会有事儿?”
“按规定食堂、饭店不能用大包盐,不过吃了问题也不大。”
对于盐业销售的规定,看来北仓的工作人员是知道的。既然知道规定,又为何违规销售?接下来的一幕让人更想不到,工作人员教起记者如何防备检查:“明天换过发票后要留好,店里被查你拿盐业公司的发票就没事儿。”
◎东仓:随便编个用途,要多少有多少
从北仓出来,记者直接赶至隶属东仓的十八里河食盐转批点。当天晚上7时,位于十八里河的转批点内,坐着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房间里堆满了大包盐。比起北仓,这里堆放的盐更多。“你们是哪儿的?干啥?”看到记者,女工作人员问。“南曹乡的,做麻辣食品,要5吨大包盐。”“5吨100袋呢,带的有车没?”“面包车。”“一次肯定拉不完,现在太晚,找不到大车了,要不明天吧。”“不中,今天就先要1吨,要不就白跑了。”记者执意要立即提货,工作人员就同意了。“不给发票没法给老板报账呀。”交过钱装好车后,记者问。“发票用完了,下次来买的时候再说吧。”“你们这儿货真多,一次要的货多咱们卖不卖?”记者“偷偷”问工作人员。“你要多少都能给你调来货。”工作人员笑着说,“就怕你胃口小,‘吃’不下这么多货。”
◎西仓:想买工业盐,也不是啥难事儿
19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西仓买盐,这里买盐多了一道手续,即索要营业执照复印件,但当记者拿出一张连经营范围都模糊不清的营业执照时,工作人员就问了一句:“你们干啥用的?买多少?”“腌咸菜用,要5吨。传真过来的不清楚。”记者说,今天来西区办事儿,朋友临时打电话说让买一些。“交钱吧,933元/吨,一共4665元。平盐、精盐一个价,搬哪种都行。”收完钱,工作人员给开了发票,让到仓库去提货,并在仓库门口给记者介绍了装卸工,装车价1吨10元钱。“平盐、精盐有啥区别呀?”记者问。“平盐是平顶山产的,质地粗,味道重,不过有点异味;精盐是武汉产的精碘盐,质地细,能提香味,味道稍微淡一些。”工作人员说,“要是腌咸菜的话,用平盐省一点。”
趁着等车来的间隙,记者在几间仓库里转了转,发现一间仓库里堆放着不少工业盐。“这盐能买不能?吃了有事儿没?”记者问一旁乘凉的装卸工。“有食品厂要工业盐,吃了应该没啥问题吧。”装卸工“提醒”记者,工业盐比大包盐1吨还能便宜几十元钱,想买要先跟营业厅的人说好。“再给弄10袋工业盐吧。”趁着装车的间隙,记者再次来到营业厅。“买工业盐都要有证明,这个公司规定比较严,每笔货都要有记录,不能直接给你。”“哪儿开证明?写啥?大姐你就教教我吧!”记者说。“也不是很麻烦。”工作人员笑着“指点”记者,“只要有单位的证明就中,你就开洗锅炉用盐。”“那这样买了盐,用来干啥你们不也不知道吗?”记者笑着说,“回头给朋友的饭店送点。”“这盐不能在饭店、食堂用,也不能往外销售。”工作人员说,有人专门负责市场稽查,被逮到了要受处罚。“这不是有发票吗?查到了我就说在盐业公司买的。”记者扬了扬手里的发票。“管用不管用我们可不保证,登记的你买盐是用来腌咸菜的,你用在其他地方就不归我们管了。”
【顺藤摸瓜】有盐贩子专做批发大包盐生意
采访中,知情人告诉记者,在大包盐走上餐桌的环节上,除了饭店直接去盐业公司批发部买,还有的是从“中间人”那里买。而郑州金海粮油交易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大包盐转销的“中转站”。
18日,记者提前联系了一个“道儿”上的人,让他介绍了金海粮油交易市场一个“大客户”,这位“大客户”经常从盐业公司弄来大包盐,分销给各调味品门市。记者以“麻辣食品厂不干了,剩下5吨大包盐便宜处理”为由,和这位“大客户”进行了联系。
19日下午,从西仓出来后,记者随满载大包盐的汽车直接奔赴金海粮油交易市场,但在电话中,“大客户”却取消了交易。记者强调装盐的车已经开到了金海粮油交易市场门口,要不收货损失就大了。“大客户”在电话中表示,今天要货的人不多,只能要1吨多,剩下的没办法。在记者的一再抱怨下,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马寨集贸市场的朋友,说他的这位朋友能吃下这批盐。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又赶往马寨集贸市场。下午5时,在马寨集贸市场门口的“诚信粮油店”,记者见到了“大客户”介绍的朋友——一位留着“板寸”、身材矮胖的老板。
这个老板将成交价一直压至850元/吨,才最终同意收下这批货。“老哥,你这钱挣得比我们容易多了,送货上门还要我赔钱卖,真厉害。”记者对他说。“不干这一行,你不会懂这里面的规矩。”他说,金海粮油交易市场的那个“大客户”从不接外人送的盐,“自己就能从盐业公司弄来盐,没必要和陌生人做生意,我和你做这单是觉得利润高。”“这盐是像我们开工厂的人用的,你们集贸市场弄这么多大包盐干啥用?”“市场里的门市基本上都要这个。”他说,“有些食堂、饭店、夜市大排档就要这种盐,比小包盐便宜得多;还有一些小集贸市场来进货,也要这种盐。”
大包盐直接分装做成小包盐
记者了解到,大包盐的最终客户并不仅有饭店等餐饮单位,这种盐还被盐贩子分装成500克的小包装盐,直接针对市民销售。
18日上午,记者在东仓的食盐转批点蹲点,发现一辆小货车在买大包盐,于是就尾随其后。小货车直接开到了郑州市南四环十八里河村的一处工地旁,这里有不少用木头搭建的简易房。
记者发现,小货车上的盐被卸在其中一个简易房内,而简易房里面放有封口机和500克小包装盐袋。记者随后拨打了郑州市盐业公司举报电话,稽查人员随后赶到,查处了这个造假窝点,但里面的人员事先已经逃窜。据统计,简易房内共查获5吨大包盐和1.6万余个500克小包装盐袋。“暴利诱惑,1吨大包盐售价900多元,而分装成小包装能卖2000元左右。”稽查人员介绍,像这样的小包装食盐,一般都是送到都市村庄的小超市和城乡接合部的小型集贸市场销售,直接上了市民的餐桌。
左手打“黑盐”右手供原料
郑州市盐业公司是郑州市唯一的国有独资食盐专营企业,负责辖区内食用盐及行业用盐的供应工作。郑州市盐业管理局负责全市盐业行业管理、食盐专营和盐政执法工作。局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职能分设、合署办公。
顺利上了市民餐桌的“黑盐”,来源竟然是盐业公司,不禁让人疑惑:盐政管理部门左手在打击“黑盐”,提高小包碘盐市场占有率;右手却又向不合规范的企业供应大包盐。在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记者调查发现,盐业怪现象并不止这一处。
【为您解惑】大包盐和小包盐有啥区别
清楚了整个盐产品的违规销售流程,再来了解一下50公斤大包盐、500克小包盐和工业盐,在销售、使用上有啥区别。
据记者了解,前两种盐虽然都是食盐,但成分和使用范围并不相同。小包盐严格按规定加碘,可以预防碘缺乏病,用于家庭和饭店、食堂,直接上老百姓的餐桌;大包盐虽然也含碘,但碘的含量和精度不如小包,只能用于麻辣食品、酱油、咸菜等食品加工企业生产,以及用于养殖企业等。
大包盐不能直接上餐桌,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包盐包装没有小包盐密封好,而碘有易挥发的特性,时间一长碘就挥发没有了,食用大包盐起不到预防碘缺乏病的作用。
至于工业盐,它一般用于合成纤维、制革、冶金等。工业盐中除含有氯化钠之外,还有超标的亚硝酸钠等,人吃了会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会死亡。
【“七宗罪”】
罪状一:销售规定流程不落实
在销售流程上,小包盐、大包盐、工业盐3种盐完全不同。《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规定,经营500克小包盐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代购代销店,必须由当地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核发零售许可证;50公斤大包盐销售时,购买人要带营业执照和单位介绍信,同时,盐业公司还要派人到企业进行复核,看购盐原因和用量等情况是否属实;工业盐的销售更严格,烧碱、纯碱等工业用盐要按国家规定实行合同订货,用盐企业应当将订立的合同及其执行情况,报送当地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当地盐业公司按实际需要组织供应,保证用盐单位的需要。
然而,记者在暗访中发现,郑州市盐业公司对3种盐的销售把关并不严,说要哪种盐就卖给顾客哪种盐,大包盐、工业盐销售后也没有跟踪、核实措施。
罪状二:不开发票背后藏玄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消费者接受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后,向经营者索要发票、收据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并不得加收任何费用。
记者在郑州市盐业公司买盐时,3个批发部只有西仓提供了发票,东仓和北仓不仅不给开发票,连张收据都不提供。且不说偷税漏税以及产品有质量问题难维权,不开发票和收据,各批发部售出的盐就不一定会入账,郑州市盐业公司也难了解各批发部的实际销售情况。
卖盐不开发票,背后有何玄机?知情人透露,如果批发部工作人员买了私盐,通过批发部正常销售谋取利益,此法就可掩饰过去。
罪状三:成为“黑盐”的货源地
盐业部门的职责是落实有关法律政策,提高合格碘盐市场覆盖率,打击违规盐。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盐贩子制作假冒小包盐的原料——大包盐和工业盐,进货渠道竟然是郑州市盐业公司批发部。盐业公司竟然成了盐贩子最好的货源地,出乎人们的意料。
盐业部门左手在打击市场上的“黑盐”,提高小包碘盐市场占有率;右手却又敞量向市场供应大包盐,冲击小包碘盐市场。这样一边打“黑盐”一边供货,市场上的“黑盐”永远也打不完。
罪状四:上级拨款去向不明
据记者了解,顾客去盐业公司买盐,不需要付装卸、运输费,因为这笔费用上级部门都已经支付过。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尽管记者已经雇了车辆运盐,郑州市盐业公司3个批发部,都在收取顾客的装卸费,标准全部是10元/吨。运输费也没向记者退还。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上级部门已经支付过的这笔费用,到底进了谁的腰包?这笔钱又用在了哪里?盐业专营,到底为谁提供了方便?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记者买盐时,批发部内有很多装卸工人在仓库旁等候,工作人员还主动给记者联系装卸工人帮忙,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链条?
罪状五:大包盐直接销售给饭店
《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规定,各种用盐必须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其挪作他用。
记者在暗访中,已经先说明是开饭店使用,工作人员也表示明白“是要饭店不能使用的50公斤大包盐”,显然对这一规定心知肚明。但这一规定却没有得到落实,在郑州市盐业公司的3个批发部内,记者都轻松买到了大包盐。
即便记者当场表示“拉回去给饭店提供点大包盐”,工作人员也没当回事儿。工作人员甚至教记者留好发票,万一被查到可以应付稽查人员。
罪状六:为违规买盐“支招”
在西仓批发部,工作人员明明已经知道记者买盐是用来腌咸菜,但当记者表示想“弄点更便宜的工业盐”时,工作人员竟然“指点”记者,“单位开证明来买,就说是用来洗锅炉”。
且不说工业盐销售流程非常严格,作为盐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肯定知道食用工业盐的后果,明知顾客买工业盐是用来腌咸菜,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进行“指点”,如此行为简直是拿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当儿戏。
罪状七:监管不力,有内外勾结之嫌
记者在暗访中,马寨集贸市场盐贩子的话发人深省——金海粮油交易市场的那个“大客户”从不会接外人送的盐。“外人”肯定是陌生人,而“大客户”不接“外人”送的盐的原因,是因为他能直接从盐业公司弄来大量低价盐,没必要和陌生人做生意,免得出意外。
他拒绝和记者交易的借口是:“今天要货的人不多,只要1吨多。”生意淡时每天也得1吨多的量,生意好时就可想而知了。像这样一个“大客户”每日从批发部大量进大包盐,是怎么进的?有没有熟人照应?如果没有,工作人员难道不起疑?为什么没人查他呢?
【盐政行动】专项行动净化餐桌食盐
今年5月27日,省盐务管理局下发通知,6月份展开专项行动,调查学校、幼儿园食堂以及学校周边饭店、小吃摊点所用食盐质量是否合格,有没有违规使用50公斤大包盐的情况。
省盐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称,开展这一专项行动,主要原因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省部分学校集体食堂及学校周边饭店、小吃摊点屡屡发生使用“黑盐”的现象,用工业盐、劣质盐、无碘盐充当食盐,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新闻媒体普遍关注。
按照要求,在专项行动期间,各级盐业部门要积极与当地教育、卫生、公安、工商、新闻媒体联系,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涉盐违法行为,确保广大师生和市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这一专项行动仍在开展中,郑州市对专项行动的落实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但通过暗访记者发现,郑州市盐业公司违规销售大包盐的情况比较严重,且由于管理不到位,大包盐能轻松流入饭店、食堂、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危及市民的身体健康。
-记者手记
期待盐业真正得到“净化”
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就离不开食盐,可以说,食盐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关系每个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连续几天的暗访,调查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洁白的食盐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来销售流程并不相同的各种盐,为何把关并不严格?特别是大包盐和工业盐,为何能如此轻松地流入市场?更让人担忧的是,违规食盐特别是大包盐,现在已经广泛流入了饭店、食堂等餐饮行业,分装成小包装流入了小超市和集贸市场,直接上了人们的餐桌。国家强制销售加碘盐的规定,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通过暗访,我们找出了盐政管理的“七宗罪”,希望相关部门能认真对待,尽快查找问题出台对策,让该行业真正得到“净化”,行业加强自律,让老百姓在餐桌上都能吃上放心盐。
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行动和举措,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来源: 大河网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