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7日,吃白菜肉饺子后急走发病休克;2007年10月31日,吃疙瘩汤发病休克;2008年5月25日,吃饺子,饭后急走休克……”看似流水账似的记录,医生却把它捧在手里如获至宝,“如果患者都能这样记录自己的发病始末,医生看病就有据可查了。”
解放军202医院变态反应科魏庆宇主任告诉记者,这位患者就是59岁的南先生。过去的4年里,他每次吃完面食、运动后必然发病,或者出皮疹或者呼吸困难,最严重时需要到医院抢救。从2006年起,先后过敏不下40次,被抢救30回。5月10日,经权威试验检测确定,面食加运动是发病原因。
南先生是名公务员,家住抚顺,爱吃面食。2006年吃下一碗疙瘩汤后他参加了扫雪,之后莫名其妙起了一身疙瘩,这是他痛苦的开始。而后一段时间,南先生隔三差五起疹子,或者全身发痒。直到2007年5月17日,南先生起疹子起到病情危重,住进医院抢救,他才觉得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于是,他四处求医治病。
“怀疑是食物过敏,但是哪种食物引起的还需要观察。”魏庆宇主任在电话里这样告诉南先生。于是,南先生开始记录饮食习惯。
据了解,首次提出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的概念在1983年。昨天,魏主任为南先生第二次做确诊性试验——食物运动联合激发试验,“南先生进食二两馒头,两小时后急走,皮肤起疹子,发痒,试验结果呈阳性。”魏主任表示,过敏类疾病没有彻底的治疗办法,只能预防,找到了过敏原就找到了预防方法。(记者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