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无图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营养与健康 » 正文

2006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热门词汇之二:多宝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05  来源:食品伙伴网

2、多宝鱼

事件回顾: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多宝鱼查出药物残留超标,沪西水产市场发出通知,要求即日停止销售多宝鱼,原因是“市场上所销售的多宝鱼,药物残留严重超标”。
2006年11月19日:农业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调查组,赴多宝鱼主产地山东省调查了解水产品养殖用药情况。农业部还立即下发了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药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
2006年12月01日:深圳市卫生部门抽检的多宝鱼全部检出孔雀石绿,其中一份样品中每千克检出含孔雀石绿达99.8毫克。
2006年12月02日:山东省召开了全省渔业工厂化健康养殖专题座谈会。将对3家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违禁药品的企业作出处罚;同时指出,近日一些媒体针对多宝鱼作出的“毒鱼致癌”报道,有不实之处。在座谈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博士认为:目前,在多宝鱼产品药残检测中发现,商品多宝鱼含有硝基呋喃类,有报纸报道宣传会有“致癌”作用,其实是“言过其实”。
王印庚表示,硝基呋喃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痢特灵,用于人类临床上治疗细菌性痢疾病(俗称拉肚子),在正常食用多宝鱼的情况下硝基呋喃类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更不会致癌。国际癌症研究组织也证实一般剂量硝基呋喃类物质对人无致癌作用。在我国至今尚未见到食用多宝鱼而致癌的病例报道。因此,有些媒体的“有毒”、“致癌”提法是不正确的。中国疾控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的研究员丁茂柏近日撰文,同样持此观点。
2006年12月04日:山东省日照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把药残超标的多宝鱼深埋销毁。 2006年12月09日:山东、上海等地已经解除了对多宝鱼的“禁令”,但北京市场还没有得到解禁的消息。而是否含有孔雀石绿、仍然等待有关部门下结论的鳜鱼身价大跌,销量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
2006年12月20日:有报道称,中国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加紧研制多宝鱼疫苗,力争让这种味鲜肉美的海鱼早日重返大众餐桌。
2006年12月27日: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工商分局在京深海鲜市场举行仪式,宣布“解除辽宁兴城地区的多宝鱼停售禁令,指定在京深市场销售”。首批抵京的600公斤辽宁兴城多宝鱼被抢购一空。
在此次获得定点销售资格的京深市场,记者看到这样一块展板:列出了多宝鱼进京销售需要获得的三类检测证明,前台也醒目地摆出了首批多宝鱼进京时的各项“身份证明”。检测证明列举了入市必须检测的14个项目,包括孔雀石绿、DDT、敌敌畏、氯霉素、硝基呋喃、呋喃丹、氟氯氰菊酯、林丹、激素类喹乙醇、乙烯雌酚等。
 
知识链接:
 
“多宝”之名,是英名turbot的音译,又寓意吉祥,深受好寻意头的粤港人喜爱。其学名大菱鲆,为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海洋底栖鱼类。体扁平、外形呈菱形而又近似圆形,两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背面)体色较深,呈棕褐色,又称沙色,并且可随环境和生理情况变化而出现深浅的改变。有眼侧看似无鳞,实际上被有少量角质鳞片,用手触摸略有粗糙感。无眼侧(腹面)光滑无鳞,呈白色。口大,吻短,口裂前上位,斜裂较大。上下颌较发达,对称。上颌骨较短,下颌骨稍长,并向前伸。头长为颌长的两倍。左右侧均具发达的颌齿,细而弯曲;无犬齿,犁骨具齿。背鳍、臀鳍和尾鳍均发达,并有软鳍膜相连。体长与体高之比为1:0.9。生长速度快,个体较大,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载,自然群体中最大个体的长超过1米,体重54千克;一般个体长0.4-0.5米,重5-6千克。本种为分批产卵鱼类,产卵量与雌鱼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平均每千克体重可产卵100万粒。
被称为“中国多宝鱼之父”的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三个方面向记者分析了可能产生药残的几个环节。
饲养过程:虽然多宝鱼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要按照正规的技术流程来操作不会有问题。但也不能保证有个别养殖户使用传统的违禁药物。此外,在转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人工摩擦,因此中小养殖户普遍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给鱼和鱼池消毒。如果按照技术规程操作,这些抗生素的代谢物是绝不会出现超标的。
运输过程:多宝鱼销往外地对运输设备的要求是很高的。譬如多宝鱼从山东运到广州需要花费50多个小时,而多宝鱼在运输路上发病的几率很高,因此就有人会在运输途中给鱼用药。
售卖过程:无论是批发市场还是餐馆超市,储养设施都无法和养殖场的鱼池相比。但这些地方储养的鱼,一时半刻也不可能全部卖完,有时一个餐馆进几十条鱼要卖一个星期。经营者的心态往往就是“只要鱼没死,卖出去了就大功告成”,不排除有些不法商贩在储养过程中给鱼使用违禁鱼药。
 
事后评论:
 
为何近年“问题食品”数量空前、并且呈加速度出现?其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农牧渔等行业在受益的同时,也刺激了某些害群之马的不良念头,给鸭子喂苏丹红以得到红心鸭蛋、用化学药水泡鱼、泡笋、泡开心果等“先进高明”的“制毒”技术随之“应运而生”;同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监管部门的现代化检测技术也水涨船高。这两方面因素叠加,被曝光的问题食品自然会远远超过蒙昧的古代、以及温饱尚成问题的上个世纪。其二,市场理论告诉我们,某个产业越发达,参与到这个产业中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就会越多。很显然,在更多从业者的逐利心态下,分工细化环节剧增的后果,除了使得“原生态”产品逐渐消失外,还可能导致“出事”的几率剧增,比如一条鱼,“生前”吃的饲料可能含激素甚至避孕药、被打捞起来运输过程可能被孔雀石绿浸泡、“圆寂”后制成鱼罐头又可能被非法添加防腐剂……这好比一种市场发育的“成长的烦恼”。
于是又可总结近年“问题食品”的特点:其一,科技含量日增,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难以查处;其二,与从前的腐败、变质类“问题食品”不同,新的“问题食品”的源头越来越靠近上游,往往与原料、辅料甚至辅料的原料直接相关,因此下游的产品之“毒”可想而知。故而,现代社会里,食品监管部门除了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武装自己,更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会从源头进行系统化监管。
这次出现的多宝鱼药残事件并不是坏事,借助这一事件可以进一步规范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这是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引起惊慌,社会各界应从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正确对待多宝鱼养殖产业。

 
[ 网刊订阅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安全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10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