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无图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营养与健康 » 正文

生活中,你会感染布鲁氏菌病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6-07  来源:科技日报
核心提示:对于布鲁氏菌病,经过检疫的实验动物能否确保万无一失?如何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一般百姓有可能接触到布病吗?又该如何预防呢?


琳琅满目的烧烤,特别是烤肉,如果卫生不过关,很容易得布病。

  4只羊,28名师生,一次常规的动物实验却给他们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东北农业大学27名学生和1名老师在羊体实验中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校方5日召开发布会表示,事故是因相关教师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

  动物实验,原本是临床类专业学生的一堂必修课,然而这次事件却暴露出动物布病的巨大风险以及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有人不禁要问,动物实验的风险性有多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遭受感染?经过检疫的实验动物能否确保万无一失?如何保障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一般百姓有可能接触到布病吗?又该如何预防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研究室吴清民教授。

  动物实验与感染布病没有必然联系

  在这起事件中,东北农业大学一共购买了4只羊给学生做实验,其中两只怀孕。学生分别給羊作了剖腹产、解剖、肢解,最后观察羊内脏。整堂解剖课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 28人被确诊严重感染布鲁氏菌病,大概是全部试验人数的一半。

  记者:是不是接触病原体就会染病?

  吴清民:在实验过程中,师生们感染布鲁氏菌后,是否发病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第一,与患者体质、机体免疫能力有关,即使同样被感染,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病;第二,与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有关,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可能感染;第三,人感染布鲁氏菌可通过口、鼻、眼结膜,甚至皮肤上不易被察觉的微细伤口感染;第四,实验课上,跟羊体接触多、技能训练积极主动的好学生感染的几率更高。此外,也与年龄有关,根据目前统计资料,任何年龄和性别人群都可能被感染,以青壮年人群患病率最高。

  记者:与人类有关的动物布病传染源有哪些?

  吴清民: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学校里,如果有解剖学、诊断、病理剖检以及各种临床课程就要进行动物实验,而像灌胃、剖腹产等实验就必须使用大型动物。但各地区有差异,主要是与学校当地养殖场的主要饲养类型有关。南方主要使用猪、禽,北方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以牛、羊为主。

  记者:染病动物在什么情况下传染性更高?

  吴清民:怀孕的羊要比未怀孕的羊具有更高的传染性。没有怀孕的动物,布鲁氏菌只存在于细胞之内,血液、内脏、淋巴结和生殖器官会比较多,其他位置则很少。一旦感染,这种细菌会侵入细胞并长期生存,但一般不会通过口腔、鼻腔、眼泪、粪便、尿液等外排途径排出细菌。

  带菌怀孕动物的子宫含菌量很多,做剖腹产以及解剖等实验会使羊水等液体流出污染实验环境,如果手臂上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细伤口就可能被感染。另外,羊水不断滚动会形成气溶胶,这是含菌量极大、只有几微米的水滴状物质,会通过眼睛、口腔、鼻腔等渠道传染。另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随时写实验记录,染菌手臂、笔和纸张等带出实验室,无疑增加了病菌传播的概率。

  动物实验安全性保障不是难题

  据报道,东北农业大学与哈尔滨一家养殖场已形成十年的合作关系,但十几年间,没有一次提供过动物的检验检疫证明。根据校方出具的事故《调查报告》,实验动物购买时,采购人均未按《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要求养殖场出具有关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前,指导教师也未按以上规定对其进行现场检疫。在事故当天,老师没有依照实验操作规范,指导学生戴口罩、手套等基本的防护工具,也没有让学生用消毒液洗手。

  记者:经过检疫的实验动物能否确保万无一失?

  吴清民:以前学校做动物实验一般也不会要求提供检疫报告,这是因为过去布病动物很少,也从未有过师生在这种解剖观察实验中被感染的先例。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动物集约化饲养使得疾病传播速度加快,疾病种类不断增加,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达10种之多。

  如果实验动物通过了检疫,也很难保证检疫安全性达百分之百。因为只要该动物做了布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体内产生了抗体,就无法鉴别是免疫动物还是临床患病动物,因为二者血清检测都呈阳性。如果患病动物被带进实验室,病原体仍旧存在,尤其怀孕的动物因流产或生产而产生的排泄物都含有极高的病菌。

  我国目前采用疫苗接种为主,检疫、监测、局部补偿性扑杀为辅的控制措施,但现有防控技术存在严重缺陷。不过,好在一种动物用布鲁氏菌病新型标记疫苗及其配套鉴别诊断试剂即将解决这个难题,可有效鉴别出新型疫苗接种动物群中的患病动物,这在国际上也属先进技术。

  记者:如何保障实验过程安全性?老师和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吴清民:首先,需在一般性实验实习前认真阅读实验实习指南和安全操作程序;其次,实验前应穿戴好必要的防护器具,如手套、口罩、工作服,必要时穿上胶靴、戴上护目镜;再次,实验实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并禁止喝水、吃东西以及不必要的来回走动等陋习;最后,实验实习结束后及时清理消毒地面、桌面、工具等,防止病原体污染;离开现场前,全身清洁消毒,禁止将实验场所内物品带出。

  为了防止类似人畜共患病感染事件的发生,当选择的实验动物经过特定疾病流行背景检测分析无法确认是否感染特定疾病的状态,可采用上述措施进行防护,但如果已经确认实验动物患有布鲁氏菌病等特定人畜共患病,应选择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内进行动物解剖相关实验。

  布病虽危害极大但不必“草木皆兵”

  布鲁氏菌病,民间俗称“懒汉病”,人发病后,无明显炎症现象出现,而突然出现不明原因发烧、多汗、乏力、卧床、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属人畜共患病,以畜传染人为主,潜伏期是2—24周。国内外已有病例的调查数据显示,该病出现症状后及时采取合适的抗生素治疗,90%左右病人临床症状很快消失,且不再复发。

  记者:哪类人群易患布病?布病有没有可能在人群中形成大流行?

  吴清民:一般而言,动物在6个月龄以下,发病率很低,而在14个月龄以上达到性成熟后,较易被感染,这一点人与之类似,性成熟是感染后发病率上升的分界点,因此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一些经常接触动物的职业人群易感染布病,比如饲养、清理养殖场、配种、运输、装载、兽医、屠宰、加工、毛皮骨骼收购等工作。人的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来自患病动物及其产品,人和人之间基本不传播。

  记者:得了布病能否治愈?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吴清民:这个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烧后一个月左右属于急性期。如果在急性期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例在短期内临床症状消失,这样病例的疾病复发或形成并发症者只占10%左右。如果患者能够坚持疗程和医嘱,对将来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或无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适,转化为慢性型,则病程很长、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关节炎、劳动力下降等,治疗困难,可能影响终生。最为严重的后果是终生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或生育能力,但在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这种严重后果的比例较低。

  记者:一般百姓有可能接触到这个传染病吗?如何预防?

  吴清民:普通百姓有可能会得病,其原因是可能存在不法分子将患病动物产品散播到市场,如果在不知情状态下购买污染有布鲁氏菌的产品,未经完全熟透加工工艺或病原菌污染直接食用产品等感染。平时尤其注意不饮用未消毒的生奶和生奶制品,不吃未彻底煮熟的或烤熟的肉类,尤其生的动物内脏含菌量较高。消费者应购买经检疫合格、来自非疫区的动物产品。

  (科技日报)

编辑:wth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 网刊订阅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安全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38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