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检验检疫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以科技求创新,以质量促发展,全面推进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工作,不仅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提高检验监管效能。风险管理在出口食品检验监管中尤为重要,并指出风险管理在实际检验检疫工作中应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估来进行检验监管,使得检验检疫工作解决业务量大,检验检疫人员少的矛盾及出口食品检验通关速度加快的问题,同时指出检验检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项目上,强化质量责任追溯,实现了从管产品到管企业、甚至到管行业的转变,也指出了检验检疫工作未来的方向。
关键词:检验检疫 监管 风险管理
近年来,检验检疫工作中遇到的质量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全社会所关注,也使得检验检疫工作风险问题越来越频繁的被提起。目前,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检验检疫部门的执法把关水平,认识、避免以及化解检验检疫各类风险已经成为检验检疫部门必须重视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风险管理的概念与范围
风险管理是全面的宏观的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和风险监督五个方面。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的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地处置风险,以获得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出口食品的风险管理是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和食品自身风险基础上的管理。
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执法和守法情况及其变化;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标准、技术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异同性;产品本质特性及环境信息;产品生命周期相关方的质量控制及变化;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情况 ;境外通报信息、疫情疫病信息、退货信息、媒体信息及其通过外部合作和行政互助获取的信息等。内部信息包括检验检疫相关制度和资源配置、业务管理模式、运行及通关机制;技术、手段和方法;相关的法律、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建立情况;发生的工作质量事故或业务风险事件的情况以及执法者素质等。
2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人员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检验监管水平的客观要求。境内外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的素质、管理相对人的诚信度、守法意识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目标实现产生影响。而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化解风险,提升应对能力,从而确保检验检疫实施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到通关快速、风险可控、监管有效、资源节约、质量提升。
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严密监管和快速通关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实施风险管理,采取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突出重点,重视对国外通报、退货调查、工作质量监督等风险信息和进出口业务数据分析,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监督各业务管理部门加强相关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避免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问题发生,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风险分析,提前实施风险布控或者风险处置措施。如对出入境货物采取临时紧急措施,包括口岸布控核查、暂停或禁止存在重大风险的货物出入境等,有效防范不合格货物流入传出的风险,实现严密监管。检验检疫部门通过风险分析,应用现在科技手段,通过收集的各方面信息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提高了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简化检验检疫的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3出口食品检验监管中的风险管理制度
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指检验检疫机构确定出口食品的品质检验、数(重)量鉴定、安全卫生检验、病虫害检疫等风险,并将这种风险减至最低的检验检疫管理过程。出口食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应用风险管理科学思想,充分认识出口食品风险的客观存在并接受一定程度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出口食品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对出口食品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管理、合理调配检验检疫机构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工作重点集中到对高风险食品出口的管理上,极力降低出口食品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
3.1 出口食品风险因素识别
出口食品风险因素识别是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一个风险因素没有确定,就不可能找出风险的源头,更不可能找出减少该风险的措施。
根据对出口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出口销售全过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大致概况为产品特性风险、企业风险、市场风险、检验检疫机构内部风险等几类,其核心风险是产品特性风险和企业风险。
3.2 出口食品风险分析
出口食品风险分析评估程序包括识别危害发现风险点、通过风险交流确定风险点、确定针对不同风险的管理措施、针对风险管理成效调整风险监管措施、总结风险管理经验等。出口食品风险分析是评估风险识别步骤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目前“风险分析”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合理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为科学的方法。风险分析的常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里面包括了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针对出口食品不同的风险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应用上述的风险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出口食品根据其产品特性、生产企业及其销售市场来进行风险分析。出口食品风险主要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风险、出口食品自身特点的风险和原料、辅料风险等。食品生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风险主要包括硬件条件、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品管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资质和数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记录、验证材料等)、企业诚信度等。食品自身风险主要考虑如下因素:食品种类(社会关注度)、是否直接食用、包装形式、原料可靠性、出口国家和地区等。
3.3出口食品风险控制
出口食品风险控制是在对出口食品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对出口食品风险的有效防控。对于不同风险类别食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利用风险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出口食品的风险,从而更好的使检验检疫把关和服务相结合。
出口食品检验监管风险管理具体表现在电子监管上。出口电子监管系统是以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实验室检测、产品质量控制等监督管理工作全过程的实施电子化管理。电子监管实现了对高风险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验证,对低风险或零风险的产品进行快速核放,也实现了从报检、检验检疫、合格评定、出证放行及日常监管的电子化,促进企业自身建设,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电子监管还要科学的确定抽批率和监管频率,据此确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出口食品抽批率应根据食品生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等级和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二维因素确定某企业某类食品的抽批率以及抽中批次重点检测项目与监控项目的检测布置。未抽中批次,检测项目有企业自行布置。出口食品企业的监管频率应根据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确定监管重点内容和最少监管次数。
4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所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以促进组织目标实现为总的原则,最原本的目的是明确组织对风险的态度,降低长期风险成本,使潜在长期收益尽可能的最大化。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建立现代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有效解决把关与服务的平衡,以及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检验检疫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就当前而言,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是建立健全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检验检疫部门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统一检验检疫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其次是着力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风险管理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融合,对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检验检疫部门都处在执法把关的风口浪尖,更加关注的是对具体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检验检疫货物风险分析。而对体系化的全过程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思考的较少,掌握较为熟悉风险管理理论的专家则更少。因此,应在全检验检疫系统尽快开展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增强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意识,让风险管理列入检验检疫的各项活动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出口贸易日益的频繁,检验检疫工作的逐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与企业的生命,出口食品的风险管理是提高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保障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以及加快检验检疫通关效率的先进管理理念。既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重点的问题,也将检验检疫人员合理的分配到更加重要的岗位上,使得检验检疫工作真正的做到“寓服务于把关中,在把关中体现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丽玲,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3.13[6]:1-6。
[2] 史小卫、刘先德、段启甲等。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食品生产企业。
[3] 张根生,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在现代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13-107。
[4]包大跃,杨明亮,食品安全危害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20-252。
[5]何贤伟、童万年,关于进出口货物实施电子检验检疫质量控制的探讨,江苏检验检疫科技,2003(6):38-43。
浅析风险管理在出口食品检验监管中的应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