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中国)有限公司 邵健群
关键词:食品,安全,润滑剂
摘要: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担心和关注的焦点。食品污染必然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同时对生产商而言也是致命的,污染食品的召回、执法部门的处罚、消费者的索赔与不信任不仅会造成巨额损失,而且会严重损坏品牌形象,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和刑事责任。润滑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因为在机械化的食品生产过程中,润滑剂可能会与食品接触并污染食品。因此食品企业必须有严格、科学的润滑管理,在关键点(CCP)上要使用食品级润滑剂,将润滑纳入HACCP认证之中。
正文:
有关食品污染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这里列举几则报道。
2002年7月17日,中国国家卫生部发表公告,责令某公司收回7个批次的婴幼儿奶粉。事情起因于丹麦畜牧业和食品管理局2002年7月7日的通报,丹麦Arinco公司2002年1月3日至2002年6月28日为上述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被含有细小铁质微粒的润滑油污染,涉及产品1110吨。
2002年11月8日,澳洲新西兰食品标准组织(FSANZ)发布召回公告,澳大利亚“Big Thirst”牌瓶装软饮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润滑剂污染,要求10月17日以后售出的产品必须全部召回。
2000年6月16日,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安全与检测部门(FSIS)宣布,一家密苏里州的企业在接受用户投诉和跟踪调查后确认,其“农田(Farmland)”牌精选火鸡胸脯肉片(标号P2122、05年7月前食用)曾与非食品级润滑油接触,自愿召回86000磅产品。
以上三则报道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个共同点是食品因污染而召回,第二个共同点是污染元凶为润滑剂。这多少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一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检查仅限于查看保质期、有无异味、异物,对深层次的污染因素则很难知晓,如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润滑剂和其他化学品污染、机器零件和油漆污染等。这种内在的污染控制完全仰赖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政府的监管。
凡是机器就需要润滑,食品机械也不例外,有润滑就存在润滑剂接触食品的可能性。随着食品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润滑点及润滑剂用量也越来越多,客观上增加了润滑剂与食品接触的机会。润滑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普通工业润滑剂的某些成分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接触食品就会造成食品污染。
例如,饼干、面包、冰淇淋及快餐食品的传送带上方的驱动装置可能造成润滑油污染食品(图1);食品原料搅拌罐、发酵罐上方的搅拌器齿轮箱,如果润滑油泄漏会直接污染食品(图2);罐装饮料生产线上的封盖机,润滑油直接接触盖子(图3);饼干厂、面包厂及快餐店的和面机,搅拌主轴上的润滑脂可能掉进面糊中(图4);牛奶、乳品、瓶装水及食用油生产线上的离心机、原料泵等都存在润滑剂与食品接触的可能;屠宰场、肉制品厂的刀、锯、绞肉机的润滑剂则可能污染肉类食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原文下载: 《润滑与食品安全》.doc可见,润滑剂污染食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实际上又常常被忽视。因为少量润滑剂分散到食品中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痕迹,不易引起食品色、香、味和质地的不良变化,也就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生产者的重视。在开展HACCP活动时,应该将润滑纳如其中,食品生产线上的所有润滑点都应该是控制点(CP),而且通常是关键控制点(CCP),应该使用食品级润滑剂。涉及范围还包括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
目前有关食品级润滑剂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美国的标准,即FDA和USDA有关润滑剂的条款。
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是食品准入的权威机构,其主要目标是保护本土消费者免受有害食品和药品的伤害。对于可偶然接触食品的润滑剂也就是俗称的食品级润滑剂,美国联邦法规FDA 21 CFR 178.3570条款中详细列出了其许可成分。润滑剂生产企业在开发食品级润滑剂时一般遵循此规定。
美国农业部(USDA)专门负责监测农业及农产品相关的所有活动。USDA将涉及食品生产、运输及储存的润滑剂分为两类,并曾接受注册和认可。一类是可偶然食品接触的润滑剂,即H1类;另一类不允许接触食品,即H2类。自1998年9月起,USDA 停止了对油品的认可,这方面的职能由非营利性的国家卫生基金会(NSF)继承,接受食品级润滑剂的认可申请,获得认可的产品在NSF网站上公布。食品生产企业可以从该网站上查询食品级润滑剂的最新信息。
消费者有权利享用安全健康的食品,政府则有权力来监督食品制造商的行为。食品企业是确保食品卫生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来避免食品污染,采用符合FDA和USDA规定的食品级润滑剂是必要措施之一。
根据对国内饮料、乳品、冰淇淋、饼干及快餐等行业多家企业的实地考察,可以发现,外资企业的食品安全与品牌保护意识一般较强,对润滑管理非常重视,而且在关键部位(CCP)都会采用食品级润滑剂,这主要是从国外母公司移植来的先进管理规则和企业文化,也是其品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之一。有一部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也开始起步,进行HACCP认证,并引入食品润滑管理的概念。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国内食品企业包括一些知名企业尚没有意识到润滑剂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也没有把食品安全与品牌形象联系起来,自然也就忽视了润滑与品牌安全及企业利益的关系。
食品企业没有在关键控制点(CCP)上使用食品级润滑剂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润滑被当成企业经营构成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没有人也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管理润滑。
二、孤立地看待润滑问题,认为润滑的目的只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忽视或者没有认识到润滑可能对食品安全潜在的危害。
三、成本因素。食品级润滑剂的价格要高于普通润滑剂,在目前尚没有严格润滑监管的大环境中,食品生产中使用价格低、但有危害的普通润滑剂就成了普遍现象。
FDA对食品级润滑剂的成分有严格的要求,其组成是无害的合成油和添加剂,成本自然高于以矿物油为基础的普通润滑剂。诚然,追求利润是一切企业的本能,但食品企业应该始终把公众健康放在第一位,虽然使用普通润滑剂代替食品级润滑剂可以实现节约成本的短期利益,却为公众健康和企业品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食品污染丑闻近来常常出现在媒体上,引起公众的恐慌和谴责,由此对企业形象和市场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的触角已经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任何有轰动效应的事件都躲不过媒体的聚焦和公众的瞩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涉及健康的事件均十分敏感。如此一来食品企业的经营者随时都面临着品牌保卫战,而所面对的强敌之一就是自己,是自己的卫生措施、生产工艺、润滑管理和质量控制。
在食品及相关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普通润滑剂而非食品级润滑剂也许可以取一时之巧,但却可能毁了一个品牌、葬送整个企业。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表明他们相信企业的质量控制和政府的监管措施,一旦出现润滑污染事故,必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首先是消费者的健康受到危害,企业要面对巨额索赔;第二,产品被要求召回,费用巨大;第三,面临政府的追查,管理者可能要负法律责任;第四,被媒体穷追猛打、深度曝光,被公众广泛谴责和唾弃;第五,市场被竞争对手夺去,需要大量资金和很长时间才可能重塑品牌形象。此外,社会公信和政府形象也可能受到损害。
由此可见,食品级润滑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它不仅涉及到食品生产过程,而且涉及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生产环节,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都有重大影响。采用食品剂润滑剂,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确保食品质量和品牌安全的两全之策;对公众而言,健康可以得到保护;对社会和政府而言,则可以保证公信不受伤害。
我国每年有大量食品出口到国外,仅以美国为例,2002年我国食品及饲料对美国出口近15亿美元。现在美国对食品安全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所使用的润滑剂都有严格的规定,并经常进行现场审查。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的出口虽然没有了贸易歧视,但食品卫生有可能被作为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企业的出口,食品级润滑剂就是食品进口国手中的一张牌,虽然这张牌目前还没有打,但是将来肯定是要打的,所以做好食品卫生的防范工作,润滑是至关重要的。
开展HACCP、GMP(良好操作规范)和GHP(良好卫生规范)等先进的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活动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润滑应该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润滑管理、在关键控制点(CCP)使用食品剂润滑剂才能使HACCP切实的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