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HACCP研讨会 » 第六届HACCP研讨会 » 正文

养殖双壳贝类(牡蛎)贝毒源头监控及HACCP在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06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贝类产品以其味美价高而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贝类毒素的存在成为贝类产品贸易的一大障碍。欧盟、美国已先后停止我国双壳贝类产品的进口。最近,输日冷冻牡蛎产品也屡屡被检出贝类毒素超标,仅在2004年5-10月期间,山东地区就有9批产品被日本官方通报检出DSP(腹泻性贝类毒素)超标,冷冻牡蛎产品已面临被封关的危险。
 
 
荣成检验检疫局 顾正志
1、前言
贝类产品以其味美价高而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贝类毒素的存在成为贝类产品贸易的一大障碍。欧盟、美国已先后停止我国双壳贝类产品的进口。最近,输日冷冻牡蛎产品也屡屡被检出贝类毒素超标,仅在2004年5-10月期间,山东地区就有9批产品被日本官方通报检出DSP(腹泻性贝类毒素)超标,冷冻牡蛎产品已面临被封关的危险。
基于以上原因,为保证出口贝类产品的安全卫生,建立我国养殖双壳贝类产品贝类毒素源头预警控制体系以及较为科学的HACCP控制体系在加工企业的应用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2、研究概况
贝毒的产生机理已有相关文献报道,海洋中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引起赤潮的产生,而不同的藻类所产生的贝毒是不同的。2005年山东局成立了相应的课题组,通过对山东沿海养殖区有毒甲藻的分布研究表明,山东沿海养殖区主要的有毒藻类是塔玛亚历山大藻(易产生PSP)、倒卵形鳍藻(易产生DSP)和血红阿卡藻(见课题号2005IK158.5)。石岛海域(蜊江、崂山、)主要是亚历山大藻含量偏高,产生PSP的可能性增加,而烟台海域(三山岛、长岛、蓬莱、套子湾)则以倒卵形鳍藻含量居多,诱发DSP的可能性很大。
山东此次连续9批货物被检出DSP超标,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组成专家组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座谈发现,对牡蛎产品的初期原料DSP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但是储存一段时间后,就有个别样品被检出DSP超标。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认为储存不当是造成游离脂肪酸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根据以上研究(课题号2005IK158.1和2005IK158.3)结论,我们提出了山东养殖双壳贝类产品贝类毒素源头预警控制体系。
3、贝类毒素预警控制体系
3.1有毒藻类预警
3.1.1监控部门
    各地方海洋与渔业局。
3.1.2监测区域选择
根据各地贝类养殖区分布情况确定监控点。
3.1.3监测项目
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 tamarense (Lebour) Balech 1992
  细胞略近圆形,上壳与下壳半球形,大小相近。细胞长度在20~52μm,宽度在17~44μm;横沟明显左旋;鞭毛2条,藻体呈旋转运动,速度较快。
  本种在较暖的海域里发生赤潮频率较高,我国在大鹏湾、厦门海域和胶州湾均有发现。
本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PSP)。
 
图A:腹面观(示意图); 图B:链状群体(LM);图C:腹面观(LM)。  
倒卵形鳍藻 Dinophysis fortii Pavillard 1923
  细胞阔卵圆形,体长56~83μm,宽40~54μm。背缘卷曲,腹缘几乎平直。左沟边翅很长,可达整个细胞的4/5,右沟边翅完全。细胞表面有很多深孔状物质,每个内部均有一小孔。
  本种分布于海洋、浅海,寒带至热带水域,世界范围种。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
该种可产生腹泻性贝毒(DSP)。
 
图A-B:生活细胞(LM,右侧面观);图C:右侧面观(示意图)。  
3.1.4监测频率
每月一次。
3.1.5预警浓度
亚历山大藻103个/L,倒卵形鳍藻102个/L。
3.1.6预警途径  
                                  
3.2贝类毒素预警
3.2.1监控部门
    各分支局。
3.2.2监测区域选择
以各备案养殖场为监控点。
3.2.3监测项目
DSP、PSP。
3.2.4监测频率
每月一次。
3.2.5预警途径
3.3贝类毒素控制措施
3.3.1源头控制管理
加强与地方各部门的协调,加强源头管理,地方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确保大环境的安全。
3.3.1.1海洋渔业部门
3.3.1.1.1树立长期重视近海水域的水质保护意识。每月进行一次水质调查监测,监测项目须齐全,重点检测海水的富营养指标,以及有毒藻类的监控,尤其是加强对所在海域敏感藻类的检测预报工作,检测的相关数据存档保存。发现赤潮或水质异常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以制定应急预案。
3.3.1.1.2通过各地的海洋监督执法大队,强化海洋管理。主要任务为海域测量,海域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做到依法用海,依法管海,依法护海。
3.3.1.1.3有计划科学地大面积种植大型藻类,大量消耗营养盐,防止赤潮的发生。通过大量种植海带等藻类植物,大大降低海水水质总无机氮的含量,使海水的富营养化得以控制,从而限制赤潮的发生,降低贝毒产生风险-----(依据石岛局2005年鉴定课题:《〈石岛海域贝类毒素监测及控制体系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课题证书号2005-3-370)。
3.3.1.1.4减少陆源污染,保护近海水域环境。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开发建设污水处理及生态保护,有效地保护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
3.3.1.1.5积极倡导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积极引导水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及认证。
3.3.1.1.6不断加大水质检测设备及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为海区水质监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加强有毒藻类的分离鉴别和药残农残方面的监控。
3.3.1.2环保部门
以可持续发展为生态保护的第一要务,凡是有污染的项目无论效益好坏,决不允许上马,已经上马的应立即关停。环保部门要不断加强海洋环境方面的检测力度,定期对水质污染项目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水质异常,在第一时间内报告政府,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造成污染的责任人要予以惩罚并责令其迅速整改。如整改不成,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取缔,对发生污染的海域,要立即通知渔业局、工商局等部门,严禁海区内养殖的水产品进入市场,环保部门在加强陆源污染控制的基础上确保及时将海域环境监测情况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各相关部门、重点水产加工企业。
3.3.1.3、检验检疫部门
对贝类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制定相应的贝类备案养殖场的管理措施(牡蛎产品已经实施)。对达到备案条件的养殖场予以备案,各贝类加工企业必须从备案养殖场采购贝类原料。同时,检验检疫部门对备案养殖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备案养殖场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或安全方面存有隐患的立即取消其备案资格,同时及时通知相关贝类加工企业,各备案养殖场要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在贝类采收期(每种贝类的采收期各不相同),做到每月至少两次定点抽样(取样点根据备案时提供的养殖平面图而定)送CIQ进行贝毒检测。在非采收期做到每月1次送样检测,以确保检验检疫部门对海域的贝毒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检测报告存档作为各备案养殖场档案资料备查。
HACCP在加工企业的应用与CIQ的后续监管
生产加工企业HACCP的建立和应用
1应建立完善的贝类产品HACCP计划,并确保计划得到有效运行。当地检验检疫部门要对企业的HACCP计划及运行情况进行验证,对欲从事贝类生产的企业进行重新评审,评审内容应涵概HACCP的各个要素以及产品追溯(评审重点),检测能力等项内容,凡符合要求的准予其从事相应的贝类产品加工、出口。
2为确保企业做到对收购的原料批批检测贝毒(CCP1), 控制每批原料的来源, 原则上要求企业自己去壳(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进厂的原料批次清楚,从而降低其他海域原料混入而被检出贝毒的风险)。确需采购去壳工厂原料的(根据山东局的有关要求,去壳工厂也应考核注册),加工粘粉的企业在原料进厂验收时应要求进厂原料批号清楚,在去壳工厂对原料进行贝毒批批检测的基础上,精深加工企业在购进原料时必须对原料进行逐批(贝毒)检测验收。
3各贝类加工企业,储存贝肉时应控制好去壳到加工粘粉的时间不能过长(-25℃以下,真空包装,时间不超过6个月),以防止储存不当造成贝类内在品质发生变化,产生脂溶性有毒物质(建议将此项控制设定为关键控制点,具体控制序号根据加工前后而定)。
4企业在出口报检时,应提供详细的原料验收记录,内容应包括:原料来自何备案养殖场(提供养殖场出具的供货证明)收购的数量、组成该报检批的所有原料批代码;列明所有原料批的贝毒检测实验室报告编号。
检验检疫部门(CIQ)的监管
1结合对工厂的日常监管情况,重点验证贝类加工企业的产品追溯计划运行是否真实有效。
2受理报检时,检验检疫人员应认真审核所提供的单据的真实性,并到企业现场验证与HACCP关键控制点有关的生产、化验记录以及产品的生产批代码,并根据所提供的代码标识,加严抽取代表性样品送CIQ实验室检测(粘粉产品至少8公斤,纯肉产品至少4公斤)。检验时发现企业弄虚作假、产品标识混乱不清的,检验检疫人员应不予受理其报检,并视情况给予企业相应的通报批评、暂停报检直至取消贝类生产加工资格的处罚。
3对企业的出口装货实施现场监装制度,重点检查是否装运报检时提供的生产批代码,以免将未经检验的产品装运出口。
几点建议:
1、加强检验技术方面的培训
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对企业化验室人员进行贝毒检测方面的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的发证上岗,严禁没有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上岗操作。同时加强日常的比对实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对于养殖海域的水质情况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协作、沟通信息,对于超出养殖水质标准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养殖场应加强养殖水域水质情况的收集并存档。牡蛎加工企业应将每批产品在国外通关情况报当地检验检疫部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国外官方的检验检疫信息。
 
原文下载: 《养殖双壳贝类(牡蛎)贝毒源头监控及HACCP在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
编辑:foodvip

 
[ 网刊订阅 ]  [ HACCP研讨会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HACCP研讨会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48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