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西安 150001)
【摘要】HACCP体系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最具权威性的针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预防监控体系,已经成为食品消费与国际食品贸易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非传统食品安全及其食品安全防护功能开发为HACCP体系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通过定义非传统食品范围以及其食品安全防护功能,确定未来我国在非传统食品及其食品安全防护功能实施和措施,给出管理展望和评价。
【主题词】非传统食品 食品安全 防护功能 关联
1.非传统食品和非传统食品安全
1.1非传统食品的定义。一般是指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等非传统定义的食品,以及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管理工作中,通常还把“其他与食品有关的物品”列入食品的管理范畴。以上内容的食品统称为“非传统食品”。
非传统食品安全防护原则与传统食品安全防护原则相同,即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六大原则,即:风险评估原则、预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沟通原则和应急反应原则。
1.2非传统食品安全。当前中国,在内需方面的食品需求,由于庞大的人口、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使我国食品行业面临新的挑战。而科技支撑不足,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影响我国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尤其在非传统食品领域里,我国在非传统食品产业以及食品安全防护相对薄弱的同时,存在“风险链”。这就要求我们如何通过HACCP体系来科学控制非传统食品安全,提高其食品安全防护能力。有鉴于此,美国学者提出了食品的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两种不同的概念。食品绝对安全性是指确保不会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用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所谓食品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为地、有目的、蓄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使用非食品生产条件生产不适合人类食用食品的情况,都将产生食品安全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
面对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传统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已无法有效解决。因此,需要从宏观层面针对性地建立应对措施,即比如建立HACCP体系来控制和消除非传统食品带来的安全问题。进而,改善食品生产条件和净化食品生产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3食品安全防护。美国提出了“食品防护”的概念,旨在防止食品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等非传统食品安全危害的威胁。2008年11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进出口食品检查和认证分委会(CCFICS)决定,在即将起草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导则》中考虑增加食品防护内容。
食品防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分析、主动预防、全员参与等内容为解决我国现阶段“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借鉴。
HACCP体系作为控制食源性疾患最为有效的措施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经济区对于农产品、水产品、食品工业生产的强制性实施体系,因此,可以说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已经成为中国食品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而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更是我国政府维护本国消费者权益应尽的义务,也成为了食品安全防护计划的一部分。
1.4涉及非传统食品安全的现行法律。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我国环境战略的需要。目前,与非传统食品相关的主要法律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D《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
2.当前我国非传统食品及其食品安全防护功能状态
2.1缺乏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非传统食品的种类与风险评估。当前,非传统食品风险是非传统食品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潜在威胁,我国还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资料,一些对健康危害可疑而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非传统食品,由于其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没有对引起疾病或者健康的危险性评价背景资料,是目前我国非传统食品安全的“瓶颈”。
2.2缺乏关键检测技术与手段。目前,我们的非传统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无法适应与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但是,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和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现行的检测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二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检验机构人员理论水平不高,不能开展技术难度较高项目的检测;三是技术机构资源分布不尽合理,人员、设备大多集中在省会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没有根据地域特色进行合理布局。
2.3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应在食品及其食品安全防护功能上考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认证工作在国外一直得到高度重视,这也是产品面向广大消费者的质量等相关保证的体现。认证体制可以为市场提供一种可以信任的证明,证明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当前HACCP体系作为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企业品控体系,并由于该体系运用于食品制造的整个过程,成为了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保证系统。HACCP强调企业自身的作用,是针对预防措施的一种评估危害及建立控制方法系统。比如,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要求国内和进口的蔬菜产品按照HACCP体系来生产、加工,如美国、日本都对我国蔬菜实行HACCP体系管理。危险性评估是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用于制定蔬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必要技术措施,也是评估蔬菜产品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的手段。而中国现有的蔬菜产品安全技术措施与国际水平不接轨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广泛采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
由于中国的科学数据尚不充分,特别是在采用HACCP方面,尚缺少覆盖食品全行业的HACCP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
2.4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系统性缺失。法律、法规和标准是蔬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存在着:一是法规不全,包括对于传统食品与非传统食品的定义与区分,监管法律的链接和法律自身的完善;二是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这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主要是部门法,而不是国法;三是法律法规缺乏透明度,可操作性差。因此我们的法律无法促进食品质量声誉的建立。另外,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涉及食品产品安全的标准,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至于食品产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就更少。在标准建设方面,国内研究还仅停留在对单过程、单方面标准化研究阶段,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技术保障体系的研究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不配套。
2.5“食品链”普及教育不符合于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具体管理手段上,政府除了用法律、法规和标准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和消费者教育。如美国将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食品安全教育月,以加强对食品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训练和公众正确处理食品的教育,并建立了全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利用多种现代化媒体,提供有关生活、农资、市场、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多种信息服务。而我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没有引入“食品链”的概念,特别是“初级生产活动中食物源的卫生生产对食品的安全性和适宜性的潜在影响”的内容明显不足,从而在食品安全管理的实践中缺乏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售前行为检查不足,从事生产者、消费者研究和进行生产者、消费者教育较少。
3.非传统食品及其食品安全防护功能实施对策和措施
3.1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企业组织的经济规模和经营范围直接影响到产出产品的质量控制能力,影响到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如蔬菜标识管理、蔬菜安全的追溯和承诺制度的实施效率。因此,需要对非传统食品实行生产区域化、供货组织化。建立非传统食品的市场和生产准入制度。
3.2制定与完善食品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广HACCP体系标准,逐步实现非传统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并与国际接轨。
3.3非传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健全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制裁可以使人们更讲信誉。为此,系统地收集和比较国内外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和修改国内的相关法规,势在必行。尽快制定《非传统产品安全法》或《非传统食品及其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确保食品生产安全。
3.5充分发挥非传统食品安全及其防护功能技术对安全管理的支撑作用。实质上,食品安全风险就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也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识别和控制。而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是当前科技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在现有速测技术的基础上,新的环境净化技术、人身健康威胁技术、食品产业链条安全技术都需要我们加以研究,确保整个“食品链”的安全。
3.6完善非传统食品种类表制度。种类表是非传统食品安全评估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系统的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的前提,也是实施HACCP安全控制技术的前提。因此,需要经过实践调查与评价,确定非传统使食品种类与等级,开展非传统食品安全的管理与研究。
3.7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时监控非传统食品安全。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非传统食品的食品质量市场失灵问题。开展非传统食品的数据库建设,加强其监控体系,确保媒体、市场、生产企业与政府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做到非传统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有效,确保食品安全与百姓健康。
另外,建立非传统食品及其食品防护要求和指南,也是非常必要的。
4.非传统食品及其防护的管理展望与分析评价
截至目前,国家认监委及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国内外食品防护最新发展趋势,在总结食品企业食品防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非传统食品及其安全防护的管理与评价,并深入开展检验检疫系统的“非传统食品安全管理评估”和“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评估”。通过,科学的、规范的、可持续的管理手段来逐步推广企业建立HACCP标准体系,从而预防和控制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尤其,要以《食品安全与防护培计划实施指南》为基础,更加细化非传统食品领域的管理与评价。即将通常的检查性监管变为预防性的要求推广HACCP食品安全预防性管理体系,实现非传统食品安全及其防护功能的最大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非传统食品将会被作为新兴学科和新兴科研领域成为HACCP监控的重要食品。
参考文献:
【1】高映.TBT与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4,(12)
【2】余伯良等编: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3】陆映.大力发展我国有机食品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经济师,2005,(1)
【4】梁成珠等:HACCP体系在食品加工企业中的应用,中国动物检疫,2000.8
【5】樊龙江,周雪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与事实[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14.
作者:西安
性别:男
工作单位: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职务、职称:中国国门时报黑龙江记者站副站长、教授
学位:行政管理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公共卫生安全、城市减灾与防疫、haccp和gap以及iso9000体系研究、国家认证认可制度,以及国境卫生检疫、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监管与科学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