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顺崇[1]
衡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摘要:本文从质量的构成入手,通过对质量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以期达到保证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降低其质量安全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出口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是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风险度最高的一类产品,如何防范和降低其风险是相关企业及检验检疫部门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笔者试图从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构成入手,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之策,从而提高对该类产品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产品质量的构成分析
结合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质量概念,笔者认为,可以将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按性质分为三部分,即产品的功能质量、包装质量和安全质量,(见附图)。
1、功能质量:即产品为满足其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达到其某种功能和功效所必需具备的性能及质量水平,以及其进行商品交换所规定的质量要求。即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质量。
2、包装质量:即产品为了顺利的或更好的进行交换而需具备的性能及条件。如产品的包装、标识、唛头、批号,外观、洁净程度等等。
3、安全质量:主要指产品在人们的消费中是否会对消费者或消费环境造成伤害。这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安全质量:即人们心目中的因传统因素造成,能通过传统控制方式来消除的安全因素,如农药及重金属残留、产品的卫生状况等。这其中按导致安全伤害的类型和因素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物理型,如食品中因混入金属物,玻璃等异物而可能对人体造成物理性伤害;B、化学型,如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放射性物质等可以给消费者消费食品后造成危害;C、生物型,主要是因产品中存在或携带某些有害生物而给消费者或消费环境造成的个体、群体、生物种群或环境等的危害,这其中包括致病性的微生物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如检疫性植物病原菌、检疫性杂草、土壤及其他一些进口国规定的检疫物等。另一种是非传统性安全质量,即因人为的蓄意破坏而造成的安全质量问题。
二、当前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各质量因素风险程度分析
从前述分析可以得知,一种产品的总体质量是由多方面的质量因素共同构成的,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所带来的风险程度也各不相同,且同一质量问题其风险程度也会随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如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机制和体制较过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过去认为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如缺斤短两之类的功能性质量方面的问题,就其造成负面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现在已基本上已不成其为问题了;而过去不认为或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如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现在却成了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主要和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因素的风险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最严重和最普遍的风险因素--安全性质量。通过对近年我国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在国外所遭受到的预警、通报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因产品安全性质量所引起的问题为最严重最普遍,这其中又以化学性安全问题,如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超标而引起的问题居多,已成为当前该类产品出口的主要瓶颈和障碍。
(二)在某些商品上有时表现得还相当突出的风险因素。除上述普遍性存在的风险因素之外,有些风险在某些产品上有时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和尖锐,如:
1、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病害和检疫性虫害等,如对美出口鸭梨因黑斑病问题曾经导致中国输美鸭梨全部下架。
2、致病性微生物等。这类问题发生的机率有时也很高。如对韩出口盐渍菜中的寄生虫卵问题、出口食品中的微生物超标的问题。
3、生物毒素。这应属于化学性安全质量方面问题中的一种。目前遭遇比较多的是花生及一些坚果、谷物类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问题。
(三)包装质量问题逐步显现。包装质量方面引起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但目前呈一种逐渐增多的态势,一些包装质量问题,如唛头、标识、产品成分说明书不正确,出口产品木质包装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值得重视。这类因人为的蓄意破坏而造成的如食品中的三聚氰胺问题,毒饺子问题等,它影响面宽、影响程度深、性质恶劣,比其他质量安全问题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加难于防范,必须引起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视。
(五)功能性质量方面的风险逐步从出口食品农产品行业中淡出。如前所述,一些因功能性质量因素而引起的问题目前呈逐渐减少的态势,即使有了问题,企业自身也基本上可以将其限制在贸易双方的范围内加以解决,成为一种纯商业性问题。因其波及面较窄,影响范围也较小,如果处理得好,基本上就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这方面发生问题的现象正日益减少,其风险程度也随之降低,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风险。
三、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的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经常发生一些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 因生产企业质量意识不高,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问题。“质量就是生命”,但生产者、经营者是否把这句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号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却很值得怀疑!事实上,许多质量问题其实都是由于企业的质量意识不够高,责任心不强,甚至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故意偷工减料或其他一些有损产品质量的行为造成的。如现在再次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纯粹是出于商业目的地明知故犯。
(二)因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和生产经营方式及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比如,食品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就是由于食品的原料或出口的农产品来自于千家万户,每家每户用何种农药,何时用药千差万别,使生产加工企业无法对农药残留实施有效控制造成的。只要这种生产经营方式不发生改变,加工经营企业,即便非常努力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农兽药残留上不超标,也无能为力或效果不明显。
(三)因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质量问题。比如,因中国的生产管理或工艺技术比较落后,日本的“统一列表”制度的实施,使很多中国出口食品类产品因达不到该标准的要求而被预警。
(四)因客观原因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与上述几种原因不同,它并非因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类问题的典型代表就是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问题。黄曲霉毒素问题现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其产出的机理,环节,条件,消除的方法均没有完全搞得很清楚。现在人们的各种努力,只是在尽量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治标,不能治本。
(五)因企业的硬件设施和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因为生产企业的软硬件设施或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从客观上就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从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比如,食品中的微生物超标问题。
(六)因人为蓄意搞破坏而造成的质量问题。这类问题以毒饺子事件为典型代表。
(七)因多种综合因素而造成的质量问题。除上述原因外,还有一类问题是各种因素兼而有之造成的。比如输美鸭梨的黑斑病问题,该问题发生的原因,既有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因素,也有我国的生产经营体制的因素,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状况和重视的程度、生产加工技术等各种主观原因。
四、降低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已基本上找出了相当一部分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于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或措施来避免或减少相应问题的发生,从而降低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风险。
(一)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能避免较大一部分诸如因产品的功能质量、包装质量以及部分安全质量而引起的质量问题。比如,如果企业果真把产品质量当自己的生命看待,则一般情况下,让产品达到合同规定的品质条款要求,采用合格的包装,注意刷好标记唛头批号,并使其整洁美观,不使用非注册厂家生产的木质包装、托盘,不掺杂使假,包括不非法使用添加剂等等一系列的传统质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出口种植基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建立备案种植基地、标准化示范区(县)等,对因中国目前的生产经营机制或体制造成的质量难题能起到一定的缓解和补偿作用。比如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如果能有效地创建种植基地、农村合作社或出口示范区(县),对种植者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控,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因农药残留而带来的安全风险。
(三)提高市场的准入条件,认真做好生产加工企业的注册备案工作,保证入围企业的软硬件能力,可有效地解决部分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满足相关条件的硬件设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相关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是目前大部分出口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真实写照,也是这类企业产品屡屡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常见的微生物超标的问题,有因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得不完善,特别是因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四)建立周密完善的食品防护计划,增强对产品的防护和保护能力。在“毒饺子事件”之前,人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还会有这一类的事情发生。在此之后,人们似乎猛然清醒,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厉害。这类质量事故,目前发生率似乎并不高,但一旦发生,其危害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之大,远超人们的预料。所以,在目前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建立周密完善的食品防护计划,增强对自身产品的防护和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五)加强科学研究,提示科技实力,对降低客观性质量问题和国外技术壁垒是非常必要的。在已经出现过的各种质量问题中,最难解决的是客观性质量问题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障碍。尤其是客观性的质量问题,如黄曲霉毒素问题,人们的各种努力只能起到降低其发生的几率的作用,而无法对其彻底地解决和控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往往是发达国家提出的,其条件相对苛刻,虽把它叫做壁垒,但人家的生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也无可厚非,并非完全是出于为阻止他国货物的输入而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科技实力或生活水平达不到的一种自我感觉。要解决这类问题,除了通过在生产加工各环节经过严格的控制,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外,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科研入手,从根本上找到消除或防止这类问题发生的办法。
(六)加强风险研判,提高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掌控力度,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具体商品来讲,出现质量问题的类型,几率各不相同,通过对具体商品进行风险分析,可以大大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如果我们能利用HACCP原理,对所有产品类别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和症结所在,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我们就能以最少的管理成本达到最大的管理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大部分质量安全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关键所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不折不扣的加以落实,是能控制的,其风险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