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验技术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正文

工作菌株不允许传代?我是真的不懂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4
核心提示: 在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菌株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用于各种质量控制活动,如培养基验收、试验对照、人员培训考核和方法确认
 在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菌株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源,用于各种质量控制活动,如培养基验收、试验对照、人员培训考核和方法确认。菌株传代是实验室中一个常见的话题。通过有效的传代管理,可以确保菌株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近几天小编所在的微信交流群中,几位业内专家就“工作菌株能不能传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和知识分享,小编进行了汇总,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先来看一下:菌株来源与代数管理相关标准要求:

01
GB 4789.28-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标准菌株

直接从专业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水平的菌株。按菌株特性进行分类和描述,最好来源于食品,水或其生产环境中的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

将标准菌株在实验室转接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


储备菌株

从标准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独立菌株。


工作菌株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标准储备菌株﹑储备菌株转接一代获得的直接用于测试使用的菌株。
02
CNAS-CL01-A001:202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03
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


03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中对菌种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以上标准均提到菌株需要来源于官方保存机构,且工作菌株传代次数不能超过5代。




 

 

这里的工作菌株不能传代5次,指的是什么?工作菌株可以继续传代吗?可能一些检验员有时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

 

“工作菌株”不允许传代,这是个基本原则。

 

一是:为了防止菌株的突变。在培养中,菌株在传代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工作菌株的来源方式、储存方式都不足以保证其自身往下传代的稳定性。

关于这里的工作菌株不能传代5次,具体指的是?

工作菌株只能和其上一代的标准储备菌株之间存在着代谢关系工作菌株通常使用第三至第五代。
具体来说就是第三代的工作标准菌株是从第二代的标准储备菌株培养而来,第四代的工作标准菌株则由第三代的标准储备菌株发展而来,第五代的工作标准菌株则由第四代的标准储备菌株繁衍而来。
1代是指将活的培养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任何形式的接种培养均被认为是转种或传代一次。必要时,实验室应对工作菌株的特性和纯度进行确认。
相关的标准中也已经明确规定,标准储备菌株才可以延续向下传代,工作菌株不得进行传代。

ISO 11133:2014:


 

原种培养物不得用于制备参比菌株或参比原种。

5.3.5 工作菌株

工作菌株是从原种或参考原种中制备的,用于制备供试验用的接种物。
工作菌株不得用于制备参比菌株、参比菌种或原种菌株,或用于制备进一步的工作菌株

 

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测附录流程里有明确的规定:


 

 

 

总之,菌株传代只能由上往下传,储备菌株可以做为工作菌株使用,但工作菌株不能做为储备菌株使用,即如果储备菌株作为工作菌株使用后,该株菌株使用后只能进行销毁,不可再进行传代保藏

实验室使用的工作菌株一般不可超过第5代,除非标准方法中有明确要求,或实验室能够证明菌株相关特性没有改变。若在传代过程中出现明显变异,也不可继续使用。

 


注:文章的观点来自专家讨论和小编的理解,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有疑问,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160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