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消毒剂疑问解答
发布日期:2021-07-23
核心提示:Q酒精消毒剂是万能的吗?酒精属于中效消毒剂,对芽孢无效,对于亲水性病毒作用很差。这是由于酒精消毒的机制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
Q
酒精属于中效消毒剂,对芽孢无效,对于亲水性病毒作用很差。这是由于酒精消毒的机制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75%酒精同样可以破坏亲脂性病毒的脂质层表面,因此可消灭亲脂性病毒。而亲水性病毒无胞膜,因此酒精很难杀灭。常见的亲水性病毒包括甲肝病毒、诺如病毒等。
在中国疾控中心正式印发《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 版)》诺如病毒在 0℃‐6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且能耐受pH2.7的环境室温下 3 小时、20%乙醚 4℃18 小时、普通饮用水中3.75‐6.25mg/L的氯离子浓度(游离氯 0.5‐1.0mg/L)。但使用 10 mg/L 的高浓度氯离子(处理污水采用的氯离子浓度)可灭活诺如病毒,酒精和免冲洗洗手液没有灭活效果。同样对医院院内感染和社区感染中常见的艰难梭菌(难辨梭菌(CD),是一种革兰阳性、专性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分为产毒株和不产毒株,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能形成芽孢,而酒精不能杀灭芽孢,因此对含醇的速干手消毒剂用于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预防有争议。酒精杀菌消毒能力的强弱,其浓度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过高或过低都不行,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经过测定,效果最好的是浓度为75%,能够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质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达到杀灭的浓度、剂量,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形凝固,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所以,消毒用酒精的最佳浓度应为75%。另外,浓度越高,对皮肤或人体伤害越大。含氯消毒剂作为我们常用的高水平消毒剂,可以杀灭大多数的细菌芽胞,以及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期细菌、亲脂性病毒。但是其消毒效果还受到消毒浓度和时间的影响,比如高浓度有效氯(2000mg/L~5000mg/L)作用时间大于30分钟时,可以杀灭所有病原,包括细菌芽胞,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而低浓度有效氯(400~700mg/L)仅作用10分钟以上时,则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仅达到中水平消毒。此外,有机物污染对有效氯杀菌效果影响很大,也就是清洁与否,如果消毒前没有彻底清洁,也会影响其消毒水平。因此,在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消毒用品时,有必要对被消毒的物品及污染的病原体种类进行评估,确定需要达到的消毒水平,从而正确配置合适的消毒浓度,才能达到可靠的消毒效果。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期。小小的消毒液体,如果失效,起不到应有的消毒作用,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般来说,启封的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30天。启封的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的使用期不超过60天。皮肤消毒用的碘伏开启后不超过7天,外用消毒用的酒精棉球不能超过24小时,含氯消毒剂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可以用测氯试纸测定含氯浓度。
在部分食品企业中,可以看到在车间入口处进行手部消毒,既有次氯酸钠消毒,也有酒精消毒,通常要求是,在次氯酸钠消毒后洗手、烘干后,进行酒精喷洒消毒。
小编为此问题找了许多的资料,但都没有对此种重复消毒做法较合理的解释,其中有一种相对合理的说法,可能是次氯酸钠消毒后洗手,理论上手部不应有余氯残留,但为了保持消毒效果的持续性,通过酒精消毒来增强。
还有一些食品企业,尤其是保健食品企业,会对消毒剂的使用进行轮换。如酒精和新洁尔灭进行轮换,但这种轮换常常被质疑是否有效,特别是通常认为新洁尔灭是一种低效消毒剂与酒精中效消毒剂的轮换,是否就降低了消毒的效果?此外,有些企业会用同类型的消毒剂进行轮换,其作用机理相同,意义也不大。在《消毒剂的轮换使用并非是未来发展方向》中提到:“目前已经证实,一些病毒对许多消毒剂都具有极高的耐药性,包括氯类、碘类、醛类、酚类、季铵盐类和碱性消毒剂,但这些病毒对过氧化物消毒剂敏感。当病原微生物对先前敏感的一类或一组消毒剂变得不敏感时,即产生了耐药性。……选择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具有广谱消毒作用的消毒剂。消毒剂的杀菌范围及其选择应该以健全、恰当和独立的试验结果为依据。”
编辑:songjiaji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