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学习笔记】GB 5749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解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26
核心提示: 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指标解读  微生物指标 GB 5749-2022 规定的常规检验微生物指标共3项,总大肠菌群、大肠埃
 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
指标解读  微生物指标

 

GB 5749-2022 规定的常规检验微生物指标共3项,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

其中水中菌落总数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

大肠菌群指示水体是否存在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

总大肠菌群主要包括4个菌属:埃希氏菌属柠檬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这些菌属可以在人、畜粪便中检出,有的也可以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检出,即在非粪便污染的情况下,也有检出这些细菌的可能性。耐热大肠菌群和总大肠菌群组成相同,但主要组成是埃希菌属,在此菌属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仅有一个种,即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所占数量较少。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的意义最大,其次是粪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稍逊一些。

PART.1

检测依据





GB/T 5750.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GB/T 5750.1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 

PART.2

水样采集





一、采样容器

洁净磨口硬质玻璃瓶;洁净聚乙烯瓶(桶或袋);也可以使用符合要求的一次性采样袋或采样瓶。

 

二、采样容器的洗涤

  1. 容器洗涤:将容器用自来水和洗涤剂洗涤,并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8h以上,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纯水洗净。

  2. 容器灭菌:可采用干热或高压蒸汽灭菌两种。干热灭菌要求160℃下维持2h;高压蒸汽灭菌要求121℃下维持15min,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置于60℃烘箱内将瓶内冷凝水烘干。灭菌后的容器应在2周内使用。

三、采样要求

  1. 无菌操作。

  2. 不应用水样荡洗已灭菌的采样瓶或采样袋 

  3. 避免手指和其他物品对瓶口或袋口的玷污。

  4. 自来水水样:先将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min(经常用水的水龙头放水1-3min)后,采集水样。

  5. 水源水水样:选有代表性的地点及可疑地方,一般距水面下10-15cm采集,采样后在水中盖好盖子,再从水中取出。

  6. 从速送检,在0~4℃下保存,水样从采集到检验不应超过8h

PART.3.1

项目测定:菌落总数





一、概念

  1.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发育而形成的能被肉眼所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的相同细菌聚集而成的,故又有细菌集落之称。

  2. 菌落总数:在一定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培养后所得1mL水样中微生物菌落个数。

二、意义

  1. 水中菌落总数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

  2. 菌落总数增多说明水体已被污染,但不能说明污染来源,也不能说明该水体传播传染病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结合总大肠菌群来判断水质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三、测定方法——平皿计数法 

  1. 原理: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在有氧条件下36℃±1℃培养48h后,所得1mL水样中的菌落总数的方法。

  2. 营养琼脂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0~20g;纯水1000mL

    制法: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整pH为7.4~7.6,分装于玻璃容器中,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0~4℃冷藏保存

  3. 实验步骤

    生活饮用水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无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摇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次检验时应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6℃±1℃培养箱内培养48h±2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1mL水样中的菌落总数。

     

    水源水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稀释液

    用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取1:10的稀释液1mL注入盛有9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稀释液

    按同法依次稀释成1:1000、1:10000等稀释度的液体备用。每稀释一个稀释度,应更换一次1mL无菌吸管或吸头。

    用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取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水样1mL,分别注入无菌平皿内。以下操作同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步骤。


  4. 实验数据处理

    结果报告: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同一稀释度,若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长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皿计数后×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然后再求得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见下表。

     





 

 

四、测定方法——酶底物法

  1. 原理:

    利用复合酶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多种独特的酶底物,每一种酶底物都针对不同的细菌酶设计,且包含最常见的介水传播的细菌,所有的酶底物在被分解时均产生相同的信号。水样检测过程中,水样中存在的细菌分解一种或者多种酶底物,之后产生一个相同的信号,在检测菌落总数时,这个信号即为在波长366 nm紫外灯下所产生的荧光。使用基于复合酶底物技术(Multiple Enzyme Technology)的培养基,其中酶底物被微生物的酶水解﹐在36℃士1℃下培养48 h后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4-甲基伞形酮,4-甲基伞形酮在366 nm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对呈现蓝色荧光的培养盘孔槽计数并查阅MPN表,可以确定原始水样中最可能的菌落总数。

    本方法未稀释水样的检测范围<738 MPN/mL

     

  2. 复合酶底物培养基

     

    成分:

    a) 葡萄糖                 1.25 g

    b)无水硫酸镁              0.2 g

    c) 蛋白胨                 5.0 g

    d) 酵母提取物              3.5 g

    e) 4-甲基伞形酮磷酸酯         0.037 5 g

    f)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    0.03 g

    g)纯水                 l 000 mL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解于纯水中,调整pH为6.7~7.3,经0.22 um滤膜过滤除菌。制备好的培养基于2℃~8℃条件下保存备用。

     

  3. 实验步骤

    水样稀释:
    检测所需水样为l mL。若水样污染严重,可对水样进行稀释。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无菌吸管或移液器吸取1 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混匀后取1 mL进行检测,必要时可加大稀释度,以10倍逐级稀释。

    接种培养:
    向一无菌试管中加入9 ml制备好的液体培养基;如选用符合要求的成品培养基,则向装有0.l g培养基的试管中加入9 mL无菌生理盐水。取1 mL水样加入上述试管中,涡旋振荡混匀。
    将混匀后的水样倒入培养盘中心位置,将培养盘盖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紧贴桌面顺时针轻柔晃动培养盘,将待测水样分配到培养盘的所有孔槽中。
    将培养盘90°~120°竖起,使多余的水样由盘内海绵条吸收,将培养盘缓慢翻转过来,倒置放于36 ℃士1℃培养箱中,培养48 h。可叠放培养,不宜超过10层。

     

  4. 实验数据处理

    结果计数
    将培养后的培养盘取出,倒置于暗处或紫外灯箱内,在6 W 366 nm紫外灯下约13 cm处观察﹐记录产生蓝色荧光的孔数。如未放置在紫外灯箱内,观察时需佩戴防紫外线的护目镜。培养盘中的84个孔,无论荧光强弱,只要呈现蓝色荧光即为阳性,但海绵条的荧光不计入结果。

     

    结果报告
    根据显蓝色荧光的孔数,对照表⒉查出孔数对应的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的MPN值。如果样品进行了稀释,读取的结果应乘以稀释倍数并报告之,结果以MPN/mL表示。如果所有孔均未显荧光,则可报告为菌落总数未检出。

     


     

    不同稀释度的选择及报告方法
    选择菌落总数在<738 MPN/mL.范围内的稀释度﹐如果只有一个稀释度的结果符合此范围,则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报告结果。

    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稀释度的结果均落在<738 MPN/mL,范围内,则选择稀释度最小的结果乘以稀释倍数报告结果。

    若所有稀释度的培养盘上均无蓝色荧光,则以未检出报告结果。

 

五、指标限值

菌落总数 :100MPN/mL或CFU/mL,(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技术受限时,菌落总数指标限值按500MPN/mL或CFU/mL执行)。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212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