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验技术 » 食品采样技术 » 正文

自制食物更安全?现实只会给你当头一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9
核心提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自己动手在家做各种各样的食物,有人自己在家种点菜吃,还有人自己在家做发酵食品,如水果酵素、葡萄酒、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自己动手在家做各种各样的食物,有人自己在家种点菜吃,还有人自己在家做发酵食品,如水果酵素、葡萄酒、酸奶等,也有人自己榨油吃……
自己在家做点食物,陶冶情操,的确不失为一种乐趣;如果仅是下厨,还可以控制油盐糖的分量和比例,确实是一个比较健康的选择。
不过,家庭自制食物并不完全是安全的代言人,自制食品也同样存在安全风险,一不小心,你也会中招哦。

一、自己在家种菜

事实 1:有机化肥可能隐藏寄生虫卵
为了追求“纯天然”,我们在家种菜的时候可以不使用化肥,而是使用农家肥或者有机肥(人畜粪尿),有人说农村都是这样做的呢。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用农家肥或有机肥,一定要确保人畜粪尿是经过充分发酵的,否则,其中没有被杀死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就很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危害远比化肥或农药严重得多。
事实 2:要警惕有毒野菜

种菜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农业学科。要想自己种菜安全,首先,你得认识你种的蔬菜是什么、了解蔬菜的习性。有些蔬菜是有毒的,不建议种,尤其是有些不常见的野菜,如果种植,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

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昌平的三口之家,女主人自己种菜,但却搞不清楚自己种的品种,结果种了一种民间俗称“甜茄”(学名“龙葵”)的野菜,而让一家三口都中毒入院。

所以,如果你对种菜完全不了解,是否能保证安全还真不好说。

结论
自己种菜绝对不是万无一失的安全保障,对植物的不了解极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种菜时特别注意施用的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另外,选择品种,以及烹调、处理亦要特别注意。比如前面提到的案例中,龙葵中的龙葵碱的确有害,但是,恰当的烹调处理是可以降低风险的。龙葵碱是水溶性的,而且比较怕热,通常沸水煮一段时间就能去除龙葵菜中的毒素,降低食用风险。如果知道这点,应该也不会中毒,但是,食品科学背后的知识,谁会都知道呢?

二、自酿葡萄酒

这事实 1:极易被杂菌污染

现在一些家庭会选择自酿葡萄酒,但这同样存在风险。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能被杂菌污染。

工业生产的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灭菌的操作要求很严格,如果混入杂菌,会破坏葡萄酒的正常发酵,影响酒的口感。更有甚者,如果灭菌不彻底,杂菌很可能在里面生长,从而产生有毒物质,这也是自酿葡萄酒普遍存在的问题。

 

另外,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酿酒酵母,家庭酿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种不一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酒精,因此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这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事实 2:甲醇更高

自酿葡萄酒往往还面临甲醇更高的风险。

由于植物细胞壁中含有果胶,在发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甲醇。工业化生产葡萄酒时,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改善工艺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因此,工业生产的葡萄酒中甲醇的残留量更可控,并且必须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甲醇的风险小得多。

 

而家庭自酿葡萄酒,由于受技术条件、知识水平的影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的操作,更不知道如何尽量减少甲醇的产生。所以,自酿过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可能风险更高,千万别敞开喝啊。
结论
自酿葡萄酒,可免则免。

三、自制水果酵素

“酵素”一词来源日本,它其实就是“酶”的意思。但市面上的“水果酵素”产品一般指水果发酵得到的混合物,里面的成分主要是水、糖、果酸还有少量的酶,跟酵素的本义——酶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它宣称的好处跟酶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关系,只是披着舶来词汇在营销而已。吃水果酵素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增加安全风险。

这事实 1:糖分高

制作“水果酵素”时经常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含糖量通常在 10% 以上,多喝会增加糖的摄入。家中如果有肥胖、糖尿病等人士,这种水果糖水并不适合他们饮用。

事实 2:杂菌污染

自制“水果酵素”利用的是自然发酵,这个过程跟自酿葡萄酒是类似的,只是用于发酵的水果不限于葡萄。水果在发酵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菌(如霉菌)污染,因此家中生产出的“水果酵素”,控制不好,就可能只是“水果发霉泡出的水”。

你想,这样的酵素产品还能安全吗?更别提什么美容养颜等“保健作用”了!
事实 3:亚硝酸盐和甲醇
大家都知道,腌咸菜等食物,有很多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已被确认的致癌物质。那么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所谓的自制“水果酵素”,不就等于“腌水果”么!采用自然发酵的水果酵素,由于菌种不易控制,往往会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由于工艺限制,往往也可能产生更多的甲醇。
结论
大家能不吃就不要吃“水果酵素”吧,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还不如直接吃水果。

四、自制酸奶
事实 1:发酵过度或不足

自制酸奶的基本原理是在牛奶中接种乳酸菌,让它在合适的温度(一般在40摄氏度左右)下大量繁殖(发酵),把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进而形成我们喜爱的酸奶。

在普通家庭自制酸奶中,很难保证常用的酸奶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后的最适合生长温度,过程也极易受天气影响,受热不均匀,导致发酵过度,或者发酵不足,最终导致自制酸奶的口感可能并不好,花了大量时间却没有做出好喝的酸奶。
事实 2:器具消毒不严格

由于在环境中存在大量细菌,在进行发酵前我们必须对原料牛奶和发酵器具等进行杀菌。但是,我们普通人在家庭环境中自制酸奶,很难保证严格的杀菌条件。即使将牛奶煮沸,把制备酸奶的相关器皿全部在开水中消毒,在操作过程中也难免受到其他杂菌的污染。

如果有杂菌污染,比如盛装酸奶或者牛奶的容器消毒不彻底或者我们在做酸奶前手没清洗干净,都可能让酸奶混入其他杂菌。这样做成的“自制酸奶”不仅不会更健康,反而还对健康造成威胁。

 

至于大家担心市面上酸奶中的添加剂,其实,只要合理使用并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比杂菌污染的风险小得多。
结论
如果不能做到严格消毒,还是最好不要在家自制酸奶,市面上买到的酸奶,只要合规,都是安全的。
总的来说,自制食品同样存在安全风险,如果不了解自制食品背后的科学和安全风险,盲目自制食品,中招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