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急救】紧急处理! 酸碱灼烧的急救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9
核心提示: 一、酸灼伤症状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
 一、酸灼伤症状

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硝酸、硫酸、盐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

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

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

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症。因工作不慎,也可造成眼部灼伤。

盐酸所致的烧伤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较易形成水疱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引起组织黄染及深部烧伤,产生棕色焦痂,成为难愈的深溃疡。

硫酸透皮作用很深,接触后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肤先变白而后变黑形成坏死,周围红肿坏死焦痂脱落形成境界明显的深溃疡健康搜索,愈合很慢。

氢氟酸(即40%氟化氢水溶液)开始作用缓慢,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轻者仅出现红斑,剧烈疼痛,相继于接触部位皮肤变白、水肿,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表面可起大疱,疱壁紧张,破后形成溃疡。若有少量氟氢酸残留,则继续向深处及周围渗透,坏死组织扩展可深达骨质。
苯酚(石炭酸)具原浆毒性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吸水性强可引起细胞蛋白质凝固,能深达人体组织皮肤接触高浓度苯酚后立即变白,经历短暂的麻木后引起局部红肿、大疱及坏死。大量酚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肾脏损害。酚很容易被65%的乙醇或异丙醇所中和。


二、急救方法



1、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2、初步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3、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4、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眶内,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大量口服强酸和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三、碱灼伤症状

较多见的是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灼伤。

最常见的是氨灼伤,由于其极易挥发,常同时并有上呼吸道灼伤,重者并有肺水肿。眼睛溅到少量稀释氨液就易发生糜烂,且痊愈缓慢。

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为强碱性化合物,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引起皮肤干燥,指甲板变薄,光泽消失。接触中等浓度者,接触局部自觉瘙痒,发生急性皮炎,可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糜烂如处理不当日久可转为慢性皮炎。接触高浓发生湿疹度者于接触局部自觉灼痛发生灼伤、坏死,形成深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极慢,愈后留有瘢痕。

接触碱粉或蒸气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反应偶可引起鼻中隔溃疡,穿孔,眼部可有畏光、流泪、视力模糊和异物感等,结膜充血红肿,若溅入浓碱,特别是氢氧化钠,可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四、急救方法

皮肤碱灼伤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20分钟或更久。

对氢氧化钾灼伤,要冲洗到创面无肥皂样滑腻感;再用5%硼酸液温敷约10~2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不要用酸性液体冲洗,以免产生中和热而加重灼伤。

眼睛灼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员也可把面部浸入充满流动水的器皿中,转动头部、张大眼睛进行清洗,至少洗10~20分钟,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入可的松液与抗生素。

因生石灰引起的灼伤,要先清扫掉沾在皮肤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千万不要将沾有大量石灰粉的伤部直接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热加重伤势。经过清洗后的创面用清洁的被单或衣物简单包扎后,即送往医院治疗。

文章(文字)来源:网络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21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