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甜味剂的种类很多,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度各国均有差异,糖精、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是在我国获得批准允许使用的几类主要人工甜味剂。
01.糖精
糖精,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强力甜味剂,由于其母体化合物只能微溶于水,常常与钠或钙成盐使用。糖精可由甲苯与氯磺酸进行氯磺化反应,再与氨作用氧化而成。动物试验研究证明食用添加糖精的食品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会导致大鼠膀胱癌,因此加拿大卫生部曾禁止将糖精用于人类食品中。此外也有研究发现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的糖精钠,会减少血小板的数目,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从而导致恶性中毒。AZEEZ等发现糖精的使用与肝肾功能受损有关,糖精可通过增加异前列腺素、尿酸水平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升氧化应激程度。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在标准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糖精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糖精,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强力甜味剂,由于其母体化合物只能微溶于水,常常与钠或钙成盐使用。糖精可由甲苯与氯磺酸进行氯磺化反应,再与氨作用氧化而成。动物试验研究证明食用添加糖精的食品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会导致大鼠膀胱癌,因此加拿大卫生部曾禁止将糖精用于人类食品中。此外也有研究发现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的糖精钠,会减少血小板的数目,造成急性大出血、多脏器损害等,从而导致恶性中毒。AZEEZ等发现糖精的使用与肝肾功能受损有关,糖精可通过增加异前列腺素、尿酸水平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升氧化应激程度。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在标准规定的剂量范围内,糖精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02.安赛蜜
安赛蜜,发现于1967年,是最常用的AS,具有高水溶性和热稳定性。安赛蜜属于磺胺类化合物,可通过氨基磺酸和乙烯酮制备而成。其单独使用时会有轻微延迟的苦味,常与其他甜味剂特别是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协同使用,以增加甜度和风味。大多数动物试验及人体代谢试验都并未发现安塞蜜存在安全性问题,但也有少数研究报道了一些毒性反应,如SIDNEY等报道了安赛蜜能引起剂量依赖的过敏反应。长期过量食用磺胺类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目前,欧盟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对安赛蜜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用量限制,并在一些特殊的食品如婴幼儿产品等禁止使用磺胺类合成甜味剂。除了食品方面的应用,安赛蜜在化妆品如唇膏、漱口水等和医药品如糖浆制剂、糖衣等领域也有使用。
03.甜蜜素
甜蜜素,发现于1937年,可通过环己胺磺化合成得到,其缺点之一是略带酸味,因此常与糖精钠等协同使用,以增加甜味并消除酸味。甜蜜素为环己酰胺类化合物,其本身的毒性很低,但被肠道细菌代谢生成的环己胺显示出一定的毒性。食品毒理学研究表明,过量使用甜蜜素,对小鼠精子具有一定的致畸效应,并能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骨细胞造成损伤。长期或过量摄入甜蜜素,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器质病变,甚至对老幼、孕妇等特殊群体会引发癌症或致胎儿畸形等问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部分国家如美国、日本已全面禁用甜蜜素的使用。
04.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发现于1965年,由L-苯丙氨酸和L-天冬门氨酸之间通过甲基酯键链接而成的二肽类化合物。阿斯巴甜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且不耐高温,不能用于果汁等pH值较高的饮料中,也不能用于需高温处理的食品中。阿斯巴甜是一种低能量的甜味剂,味道怡人,无酸味和金属残留味。阿斯巴甜被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列为一般认为安全(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级,是所有AS中安全研究最为彻底的产品,到目前为止阿斯巴甜已在世界各地100多个国家生产应用,产品类型多达6000种。虽然多数研究证明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但也有研究报道过量使用阿斯巴甜会产生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损伤,并声称其存在致癌、导致免疫力降低等安全隐患,因此要严格控制其用量。
05.纽甜
纽甜,是新型二肽类强力甜味剂,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为白色或灰白色无味粉末,其性质稳定,热值比阿斯巴甜更低,属于无热量型的甜味剂,这使得纽甜更适合于糖尿病人、肥胖症病人及心血管病人食用。纽甜的合成主要可以通过L-α-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与新己醛合成,也可通过阿斯巴甜与新己醛反应生成。短期、长期、致畸、致癌等多方面毒理试验表明,纽甜无致癌作用、无致畸作用、对生殖系统没有影响,且人体对纽甜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基于其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纽甜已被多国批准用于人类食品中,成为目前获批使用的最理想的合成甜味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纽甜可用于各类食物和饮料中,同时纽甜在卫生用品、洗浴用品、化妆品、医药和兽医产品等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06.三氯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