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验技术 » 实验室管理 » 正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1  来源:生物无忧
核心提示:一、危险生物材料: 存在、或产生于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群体或个人的健康危害的生物介质或物质.二、危险生物介质: 分为8组:(1)培养
 一、危险生物材料:
    存在、或产生于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群体或个人的健康危害的生物介质或物质.
 
二、危险生物介质:
    分为8组:
(1)培养的动物细胞,并可能发生感染
(2)灵长类动物体液和可能传染的医用样品
(3)微生物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和Chlamydiae 等
(4)寄生虫
(5)过敏原
(6)实验动物组织包括动物头屑
(7)植物病毒、细菌和真菌
(8)生物毒素(细菌、动物或植物)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1、实验室常用危险生物材料的两个主要来源:
(1)微生物实验室试验用病原体
(2)用于化学分析的生物液体样品(如血浆、尿)
2、世界卫生组织对病原体危险性分组:
    第一组介质:低个体和群落风险
    第二组介质:中度个体风险,有限群落风险
    第三组介质:k高个体风险,低群落风险
    第四组介质:高个体风险,高群落风险
3、第一组介质:
    非病原体细菌、真菌
    无需特殊设备或操作
    标准的设计合理的实验动物、实验设备及满足基本安全试验操作
    必须提供洗手池
    必须合理使用消毒剂
4、第二组介质: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ringworm真菌、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
    实验室与其它活动分开,贴有危险生物标志,室内台面防渗,随时可清洁
    实验设施包括高压灭菌锅、高效空气过滤器、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柜
    所有污染材料须经净化
5、第三组介质:
    炭疽、结核、爱滋和hanta病毒
    实验室须专门设计,双道门和淋浴
    所有墙体渗漏必须进行密封
    通风系统必须保证与周围区域一直呈负压,不可使空气再流通
    空气排放须经过专用排气系统或高效空气过滤器系统
    实验室窗户须密闭并不可击碎
    应有备用发电机
    经鉴定的高效空气过滤器二级生物安全柜
    在出口处设有专门的可用脚、膝盖或自动控制的洗手池
6、第四组介质:
    具有传染性的介质全部为病毒:
(1)Ebola viruses埃博拉病毒
(2)Herpes B virus (Monkey virus) B 疱疹病毒
(3)Foot and Mouth Virus脚和口病毒
最高级别屏蔽:
    设立一个设备齐全的隔离单元,完全能够独立操作
    设备专门设计,由空气锁控制出入
    三级生物安全柜,正压通风
    为全面控制污染物,采用单独的通风系统
 
四、接触途径:
    主要为:口、呼吸 、皮肤划伤、皮肤渗透、结膜、带菌者(蚊子、跳蚤、虱子).传染途径中有65-75%是呼吸造成的
    因此实验操作中接触危险生物材料或潜在传染性材料时,了解其危害,采用适当技术防止不必要的接触十分关键
 
五、第一道隔离:
1、当工作中与传染性生物体接触时,第一道隔离是第一道防卫
(1)手套箱
(2)生物安全柜
(3)动物笼养
2、第一道隔离一般原则:
(1)隔离体积最小化
(2)采用安全的从容器中取放材料的方法,勿毁坏隔离
(3)采用净化隔离栏和污物的方法
3、生物安全柜分为3种:
(1)一级–保护操作者和环境
   二级–保护操作者、环境和产品
   三级– 用于第4类危险品的操作,最大限度保护操作者、环境和产品
(2)一级生物安全柜
    类似化学实验室的通风橱,排出的气体要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常常用于放置离心机和天平
    二级生物安全柜:
    提供气流向下的经高效空气过滤器净化的空气,保护产品
    进一步基于排气/再循环空气比值进行细化为A、B1、B2和B3型 
    Type A – 75 fpm face velocity, 30% internal exhaust 
    Type B1 – 100 fpm, >50% external exhaust
    Type B2 – 100 fpm, 100% external exhaust
    Type B3 – 100 fpm, 30% external exhaust
    第四组介质:
    密闭单元– “ 手套箱” 
    排气须经过双层的高效空气过滤器或其它处理方法(如空气焚烧),阻止第四组介质进入环境 
 
六、第二道隔离:
    第一道隔离失败
    工作服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品成为重要的防线
 
七、净化:
1、Sterilization 杀菌:
(1)完全阻止生物介质的可能传染
(2)常用高压灭菌锅
2、消毒:
(1)减少微生物病原体的数量和繁殖,使其无法传播疾病
(2)121˚C 蒸15 分钟
(3)干燥加热需160-170˚ 2-4  小时
3、Mode of action:
(1)细胞溶解
(2)蛋白凝固或变性
(3)酶变性或失活
(4)酶作用物破坏
 
八、主要化学消毒剂:
(1) 醇类乙醇或丙醇 
(2) 甲醛
(3) 酚化合物
(4) 季铵盐
(5) 氯化物
(6) 碘化物
(7) 戊二醛
(8) 过氧化氢
(9) 六氯化合物
1、醇类:
    蛋白质变性 
    对含油脂病毒、膜包被病毒和植物细菌有效
    对分支杆菌和真菌作用小
    可燃、遇有机物活性差、挥发
2、醛类:
    蚁醛和戊二醛
    对广谱微生物有效
    作用时间长(20-30分钟)
    对有机体的去活作用小
    使用有效期短
    对人体健康有害-呼吸刺激、接触性皮炎
3、酚类:常为分化合物清洁剂 
(1)对植物细菌、真菌和含脂病毒有效
(2)pH范围宽
(3)皮肤和眼的刺激
(4)对孢子无效
4、季铵盐化合物:阳离子清洁剂 /强表面活性剂
(1)对植物细菌(部分)和不含脂病毒有效
(2)稳定、无刺激
(3)对分支杆菌、含脂病毒和孢子无效
(4)Neutralized by organic material (esp. proteins)与有机物(特别是蛋白)中和
5、氯化物:强氧化剂
(1)普遍采用的纯化剂
(2)用家用漂白剂或自来水稀释制备成1/100  或 1/50  (对孢子和分枝杆菌)溶液
(3)稀释溶液不稳定,常配
(4)用有机物质中和
(5)具腐蚀性
6、碘化物:与氯相似 
(1)Effective against vegetative bacteria and viruses对植物细菌和病毒有效
(2)Less corrosive and toxic than chlorine 比氯的腐蚀性和毒性低 
(3)Self-indicating 自显示: brown 棕->yellow 黄->clear 无色 
(4)May stain surfaces使表面染色
(5)用有机物中和
7、过氧化氢:强氧化剂
(1)浓度6%  的溶液即对植物细菌、分支杆菌、真菌和病毒有效 
(2)杀孢子能力有限 
(3)不稳定
(4)对某些金属具有腐蚀作用
8、消毒:
(1)消毒效果取决以下因素 
(2)化学试剂浓度 
(3)有机体的存在 
(4)化学试剂的作用时间 
(5)化学试剂的温度和pH 值 
(6)污染程度 
(7)污染类型 
(8)污染物/ 表面的物理性质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