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无疑是各机构投入工作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管理内容最多的一项工作,按照CNAS-CL01:2018 6.4.1 解释,设备不仅是指仪器设备及软件,还包括了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或辅助装置等,这些类别贯穿了实验室活动的全过程,与数据结果的产生紧密关联,更显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管理的责任,从设备本身来说,应当是谁使用谁管理,因为经过了授权,由设备使用人员管理比较妥当。但有些内容是设备使用人员无法完成的,比如,设备的检定/校准,涉及到外部资源,需要统一计划和实施;标准物质、试剂耗材的保障,涉及到统一采购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每台(套)一档、统一建档、统一管理等,这些共性的基础性的工作需要有人员协助去完成。
所以,设备管理应该是分级按岗管理。机构都会设置设备管理员,负责共性内容的管理,包括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实施检定/校准、做好试剂耗材的采购、建立档案等。设备使用人负责使用性管理,包括设备状态核查(投入使用前或重新投入使用)、操作使用、设备维护、期间核查等。机构应明确划分相关的管理权限,并规定具体的管理责任。
在设备管理方面,实验室应赋予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管理中不符合工作处理的职责和权限,也就是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否则,将很难保证机构内部设备管理的一致性,制约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这是一种多角色管理模式。在机构内部有很多工作都需要实施多角色管理,比如样品管理,所有与样品有关的人员都应对样品管理负责;投诉,会涉及到多个工作岗位;不符合工作处置,需要有人员识别、处置、纠正措施、决定恢复工作等,多角色管理是实验室管理运行的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