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婴儿添加辅食过敏
食物过敏是一种异常的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免疫反应。食物中的某些物质(通常是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当作入侵的病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高发阶段,往往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症状多种多样。皮肤反应是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如湿疹、丘疹、荨麻疹等,有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腹泻、呕吐、腹痛、便血,还有的表现为咳嗽、咽喉痒、口唇肿胀、过敏性鼻炎,个别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窒息而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尤其是引入新食物时一定要慎重,要掌握一些添加辅食的技巧,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毛丽梅
婴儿易食物过敏的三大原因
1.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人的肠道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大量细菌、病毒及食物中的各种大分子物质,作为抗原的大分子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可有效阻断有害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但与其他器官、系统一样,肠道黏膜屏障从出生到成人阶段有一个发育成熟过程。研究证实,年龄越小,小肠结构越不成熟、肠黏膜通透性越高,大分子物质越容易被小肠吸收,从而导致过敏。此外,新生儿胃酸分泌少,2岁以前肠道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未达到成人水平。这些因素都使食物抗原易于通过肠道黏膜,进入人体而导致过敏。
2.婴儿胃肠道局部免疫水平较低
胃肠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在胃肠道发挥免疫作用。现已证实,SlgA通过与肠腔中的抗原形成复合物而抑制抗原的吸收与转运。新生儿肠道中SlgA含量相对较低,可造成大分子物质转运增加,这也是小婴儿易发生食物过敏的原因。
3.婴儿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导致食物过敏
婴儿肠道菌群的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会增加,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是益生菌,可通过免疫排斥、免疫清除、免疫调节而发挥抗感染、抗过敏作用。喂养方式等诸多因素可影响婴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和构成,而肠道菌群组成成分及数量的改变,可使婴儿对通常无害的食物蛋白抗原缺乏耐受而发生过敏反应。
正确添加辅食,预防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高发年龄在1岁以内,特别是刚开始添加辅食4~6个月。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是因为:一、在婴儿肠道不成熟期,母乳喂养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质的机会;二、母乳喂养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发挥抗感染及抗过敏的作用;三、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肠黏膜耐受,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婴儿头4个月,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品。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尤其要强调头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而且应坚持喂母乳10~12个月。
因食物过敏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食物过敏史的夫妇,怀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过敏的食物,以免让孩子通过母乳间接过敏。哺乳期间,母亲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研究发现,婴儿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多数食物过敏原为糖蛋白,牛奶中约有40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鸡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过敏。鳕鱼、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种可诱发过敏的抗原存在。此外, 一些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香料等也可引起过敏。因此,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不应过早引入这类食物。
第一种给婴儿引入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总之,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蔬菜-肉、鱼、蛋类。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在1岁以后才提供。
3.掌握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给婴儿添加辅食要掌握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给婴儿试食一种新食物时,婴儿常有拒食、不合作等表现。通常,这是婴儿的防御本能,可停喂2~3天后再试喂。但有时婴儿对食物过敏的反应仅表现为一种保护性拒食行为。若婴儿持续拒绝某种食物,也要考虑是否有食物过敏的可能。
食物过敏是一种异常的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免疫反应。食物中的某些物质(通常是蛋白质)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当作入侵的病原,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婴儿期是食物过敏的高发阶段,往往起病急,病情轻重不一,症状多种多样。皮肤反应是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如湿疹、丘疹、荨麻疹等,有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腹泻、呕吐、腹痛、便血,还有的表现为咳嗽、咽喉痒、口唇肿胀、过敏性鼻炎,个别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窒息而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尤其是引入新食物时一定要慎重,要掌握一些添加辅食的技巧,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毛丽梅
婴儿易食物过敏的三大原因
1.婴儿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人的肠道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大量细菌、病毒及食物中的各种大分子物质,作为抗原的大分子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在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可有效阻断有害大分子物质进入机体,但与其他器官、系统一样,肠道黏膜屏障从出生到成人阶段有一个发育成熟过程。研究证实,年龄越小,小肠结构越不成熟、肠黏膜通透性越高,大分子物质越容易被小肠吸收,从而导致过敏。此外,新生儿胃酸分泌少,2岁以前肠道蛋白水解酶的活性未达到成人水平。这些因素都使食物抗原易于通过肠道黏膜,进入人体而导致过敏。
2.婴儿胃肠道局部免疫水平较低
胃肠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在胃肠道发挥免疫作用。现已证实,SlgA通过与肠腔中的抗原形成复合物而抑制抗原的吸收与转运。新生儿肠道中SlgA含量相对较低,可造成大分子物质转运增加,这也是小婴儿易发生食物过敏的原因。
3.婴儿肠道菌群的改变可能导致食物过敏
婴儿肠道菌群的组成成分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会增加,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是益生菌,可通过免疫排斥、免疫清除、免疫调节而发挥抗感染、抗过敏作用。喂养方式等诸多因素可影响婴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和构成,而肠道菌群组成成分及数量的改变,可使婴儿对通常无害的食物蛋白抗原缺乏耐受而发生过敏反应。
正确添加辅食,预防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高发年龄在1岁以内,特别是刚开始添加辅食4~6个月。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母乳喂养,避免过早添加辅食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食物过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这是因为:一、在婴儿肠道不成熟期,母乳喂养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质的机会;二、母乳喂养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发挥抗感染及抗过敏的作用;三、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肠黏膜耐受,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在婴儿头4个月,尽量采用纯母乳喂养;4~6个月后,再添加辅助食品。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尤其要强调头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而且应坚持喂母乳10~12个月。
因食物过敏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有食物过敏史的夫妇,怀孕后期要提防曾使自己过敏的食物,以免让孩子通过母乳间接过敏。哺乳期间,母亲更要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研究发现,婴儿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类、贝类、柑橘类水果、小麦等。多数食物过敏原为糖蛋白,牛奶中约有40多种不同蛋白质可能有致敏作用,鸡蛋中的卵蛋白、卵黏蛋白等也可引起过敏。鳕鱼、大豆及花生中也有多种可诱发过敏的抗原存在。此外, 一些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防腐剂、香料等也可引起过敏。因此,在辅食添加过程中不应过早引入这类食物。
第一种给婴儿引入的辅食应是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总之,辅食添加的顺序依次为谷物-蔬菜-肉、鱼、蛋类。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产品等,应在1岁以后才提供。
3.掌握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给婴儿添加辅食要掌握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
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给婴儿试食一种新食物时,婴儿常有拒食、不合作等表现。通常,这是婴儿的防御本能,可停喂2~3天后再试喂。但有时婴儿对食物过敏的反应仅表现为一种保护性拒食行为。若婴儿持续拒绝某种食物,也要考虑是否有食物过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