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包装储运技术 » 正文

怎样冬贮菜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5-02
    1、贮藏采收
  菜花的采收一般在11月进行,它的组织脆嫩,为了防止采收和运输过程中在花球表面造成机械损伤,故采收时宜保留2-3轮叶片,以保护花球。在贮藏期间,外叶中积贮的养分可向花球转移而使这继续长大充实。对于已长成的菜花,可用及BA(N6-基腺嘌呤)处理,以防外叶在贮藏中脱落或黄化。用稻草等物捆绑包住花球,温度低于0℃时,适当加以覆盖以防冻伤。适时放风,最好使花球能稍接受光线,视需要适当浇水。入贮时鸡蛋大小的花球,到春节时可增大至直径7-10厘米。用此法贮存的菜花。花头重量的增加来自根基和外叶中积贮的养分,而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在假植沟内施入化肥和有机肥料。
  2、贮藏的条件
  菜花在贮藏中质变,主要有花球变黄、变暗、出现褐色细斑点及腐烂。适宜贮藏温度为0℃,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贮存时间为2-3个月,好花率可达75-85%。贮藏温度高易散花;温度低易受冻。湿度高,花球易变黄、变暗、感染病菌;湿度低易脱水萎蔫。
  3、贮藏病害及其防治
  3.1贮藏病害
  3.1.1褐腐病 外叶或花头表面初起呈褐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后期表面呈墨绿色,深入花球较浅。
  3.1.2霜霉病:初在花球或外叶背面出现灰白或淡褐色霉层,病斑常深及花头数小菌核。
  3.1.4软腐病 其症状为花球或茎基切口处呈水浸状软腐,组织腐烂,后变褐色,并有臭味。
  3.2防治方法。
   3.2.1在田间生产中选用无菌种子、轮作。
  3.2.2及时烧毁田间和贮藏环境中的病残株和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3.2.3适时采收,尽量减少采前或采后运输时造成花球表面的各种机械损伤。
  3.2.4用次氯酸钠等含氯化合物对库房及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
  3.2.5一定的相对湿度来尽可能地维持寄主的抗病性。在0℃左右低温下贮藏可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贮藏方式
  4.1假植贮藏 在入冬前后将贮藏场所棚窖贮藏沟选择在背风向阳处。将尚未成熟的幼小花球或生长不足的菜花,连根从地里拔出,按行距26厘米,株距9-13厘米进行假植。
  4.2窖藏 将已成熟的花球,连同2-3轮叶片捆扎在一起,留3-4厘米长根,装筐码或放在菜架上,给予适宜的温湿度。窖温高时,可在夜间放风,白天关闭窖门及通风口,定期倒动检查。有的用薄膜覆盖,但不封闭。每天轮流揭开一侧的薄膜放风,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4.3冷藏 将成熟的菜花根部朝下码在竹筐中,用棉纸盖好花头,根据筐的深浅决定摆放花球的层数,切勿使花球高过筐沿,将筐按通风垛形式码于库中,库内温度要求控制在-0.5℃-2℃范围内,每月倒筐一次,摘除脱落及腐败的叶片,并剔除不适宜继续贮存的花头。
  4.4单花球套袋法 将单个花球装入聚乙烯薄膜小袋中,花头朝下放入箱或筐中,在0.5-2℃冷库中可贮存6-8周,贮藏期为两个月以内的可稍带外叶,贮藏期大于两个月的最好不带外叶,以免外叶腐烂波及花球。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090 second(s), 226 queries, Memory 1.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