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雄踞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百年高等学府,为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之一。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建国后,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西北大学。
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西北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36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逾亿元。现设有22个院系、69个本科专业、64个研究机构。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赠建的西北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藏书220万册,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学校还设有出版社、学报编辑部、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电化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机构。在校学生1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生近3000人,本科生1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50多人。
西北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669人,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5人。有12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多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归国人员等称号。
西北大学是一所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单位,具有教授资格审定权和自行遴选确定博士生指导教师权。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94个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4个,博士生导师151人。近年来,西北大学为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专业改造和学科结构调整,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学科与应用技术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形成了经济学、计算机软件等10余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学科。学校有6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9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9项。学校在继续重视和保护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每年承担着国家“攀登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余项。仅“六五”以来,全校获各种科研成果奖励14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0余篇,出版著作2100余部,特别是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张国伟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全国高校仅获两项);舒德干教授在早期生命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极大轰动,其成果入选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科学十大新闻”、“中国高校十大科技成就”,舒德干教授也因此获得全国第二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也是2000年全国唯一获此奖项的专家、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思想学术史》是我国学术史领域第一套系统学术巨著;经济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西部地区位居首位,被誉为“西部经济学派”基地和培养“青年经济学家的摇篮”。1986年新华社以“中国的骄傲”为题公布的20项现代重大科技成果中,全国高校有6项入选,其中西北大学就有两项入选。
西北大学是培养人文社科人才的基地、科学家的摇篮,我们热诚欢迎有志之士报考西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食品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在食品及其相关领域(如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和保健食品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邮编: 710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