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涎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6

  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娄,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娄口,时有清亮垂液流出。 本病主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合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临床表现
  1.相当于腺体或导管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娄管口; 2.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

诊断依据
  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 2.颜面皮肤小娄口,垂液流出,与进食有关; 3.导管内注入亚甲蓝可从娄口溢出;

治疗原则
  1.抗胆碱药和加压包扎; 2.手术治疗(详见涎娄整复术);

用药原则
  1.腺体娄轻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压包扎为主; 2.腺体娄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娄管封闭术疗效较佳; 3.导管娄可手术整复,陈旧性诞娄常需诞腺外科治疗。 4.继发感染病例应采用抗生素,对症等综合治疗。

辅助检查
  1.对较小的腺体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比较大的腺体娄或导管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娄管闭合。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娄管口缩小。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娄管存在。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41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