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8   浏览次数:14

  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上分外生性和内翻性二型。前者坚硬呈乳头状,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易于手术切除。后者柔软、易出血,多发生于鼻腔侧壁或鼻窦,新生物上皮向深部基质生长,但不侵及其基膜,故名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多于女,80%见于30-40岁,绝大多数为单侧。因其具有广泛的扩展,经手术后易于复发,且有癌变可能。故应广泛切除,术后可加用放疗及追踪观察。

临床表现
  1.鼻塞及鼻内肿块,多为一侧。 2.流鼻涕、鼻出血、头面痛。 3.鼻内淡红色新生物,表面不平,或易出血息肉样物。 4.颜面畸形,眼球移位。

诊断依据
  1.单侧进行性鼻塞,脓涕时用鼻衄。 2.肿物呈乳头状、质硬;内翻性者色淡红或苍白息肉状,质软,易出血。 3.侵及邻近组织可颜面变形、眼球移位、视力减退、溢泪及头痛等。 4.X线片示鼻腔、鼻窦混浊,窦腔扩大、骨壁吸收或破坏。 5.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

治疗原则
  1.手术彻底切除。 2.外生性者电凝根部,内翻性者术后放疗。

用药原则
  1.该病以手术切除为主,内翻性者配合放疗。 2.控制感染或术后病人口服或静滴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物。

辅助检查
  1.对鼻中隔、鼻前庭乳头状瘤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内翻性乳头状瘤或与其他肿瘤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
  1.治愈:肿瘤切除,伤口愈合,症状消失。 2.好转:肿瘤缩小,症状改善。 3.未愈:肿瘤无改变,症状未改善。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广告服务 | 信息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客服中心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鲁ICP备10014333号
©2008-201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