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 WAP浏览 | RSS订阅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医学 » 正文

头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9   浏览次数:36

  头癣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头癣好发于儿童,传染性较强,易在托儿所、幼稚园、小学校及家庭中互相传染。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理发工具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患癣的猫、狗等家畜而感染。

临床表现
  1.黄癣:俗称“秃疮”或“癞痢头” (1)好发于儿童,成人也可感染; (2)典型皮损为盘状黄豆大小的黄癣痂,中心有毛发贯穿,愈后形成萎缩性疤痕; (3)病发参差不齐,乾枯无光泽,永久性秃发。 2.白癣 (1)主要见于儿童 (2)典型皮损为初发较大的鳞屑性母斑,周围继发较小的卫星状子斑,青春期后自愈,愈后不留疤痕; (3)病发周边白套,且常距头皮2-3mm处折断。 3.黑点癣 (1)好发于儿童,成人也可感染; (2)典型皮损为多数散在鳞屑性小斑,愈合可有小片疤痕; (3)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端呈黑点状

诊断依据
  1.白癣主要见于儿童,黄癣及黑点癣,儿童与成人均可患病; 2.各型头癣的典型皮损表现; 3.各型头癣的病发特点; 4.病发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阳性; (1)黄癣:镜检为发内菌丝,黄癣痂内关节孢子或鹿角菌丝,培养为黄癣菌; (2)白癣:镜检为发内菌丝,发外圆形孢子,培养为狗孢子菌或铁锈色小孢子菌; (3)黑点癣:镜检为发内链状孢子,培养为紫色癣菌或断发癣菌。 5.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1)黄癣:暗绿色荧光; (2)白癣:亮绿色荧光; (3)黑点癣:无荧光。

治疗原则
  1.内服抗真菌药物(首选灰黄毒素); 2.外用抗真菌制剂; 3.每日洗头2次,共8周; 4.每周剃头1次,共8同;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触物品。

用药原则
  1.首选灰黄酶素综合疗法,即内服灰黄酶素联合外搽抗真菌制剂; 2.灰黄酶素失败或过敏者可选服疗酶舒; 3.常用抗真菌制剂为2.5%碘酊、5 ̄10%硫磺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及咪唑类霜剂。

疗效评价
  1.治愈:皮损消退,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每周1次, 连续3次阴性,滤过紫外线灯检查阴性; 2.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真菌检查阴性或阳性,滤过紫外线灯检查阴性或阳性; 3.未愈:皮损无改善,真菌检查阳性滤过紫外线灯检查阳性。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广告服务 | 信息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客服中心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鲁ICP备10014333号
©2008-2011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