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RSS订阅
食品伙伴网,关注食品安全,探讨食品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专题 » 生物名词库 » 生物与药学 » 正文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6  浏览次数:323
心室扑动为心室快而微弱的无效收缩;心室颤动时各部位心室肌不协调乱颤。二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均等于心室停搏。心室扑动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常发生于冠心病(尤为急性心肌梗塞或严重心肌缺血);心肌病伴AVB且心率缓慢;严重电解质紊乱;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普鲁卡因山胺、氯奎等药物中毒;触电、雷击或溺水;Q-T间期延长或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病人迅速出现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如不及时抢救,继而呼吸停止。检查无心音也无脉搏。
诊断依据
  1.心电图特征:(1)心室扑动表现为规律而宽大的心室波,向上向下的波幅相等,频率为150-250次/分。(2)心室颤动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150-250次/分。颤动波大者为粗颤,颤动波纤细者为细颤。(3)二者均无法分出QRS波、ST段。 2.触不到大动脉搏动、无呼吸。
治疗原则
  一旦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立刻按心脏性猝死进行抢救。详见“心脏性骤停与心肺复苏”一节。
用药原则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术,立即电除颤、心脏呼吸复苏用“B”项中药物、利尿、脱水、纠正酸堿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人工心脏按压术等,做到分秒必争,争取复苏成功。
辅助检查
  首先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进行心电监护。随即进行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以便进一步抢救。
疗效评价
  1.治愈:心跳恢复、呼吸及意识均恢复; 2.好转:仅心跳恢复,呼吸及意识均未恢复; 3.无效:心跳、呼吸及意识均未恢复。
 
[ 网刊订阅 ]  [ 食品专题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专题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22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