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冬季“饮食钟” |
冬季本是最容易发胖的季节。现代科学表明,人体在生物钟的支配下,其胖瘦程度在一年四季中是有季节变化的,呈“冬胖夏瘦”的规律。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促进和加速了三大类热源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益处是增强了机体的御寒能力,但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的散失,并导致食欲明显增加。冬季气温下降,皮肤血管收缩,胃肠的供血量增多,消化功能增强,胃口大开,也就特别能吃。人体的“饮食钟”要适应这些变化,适当增加热量摄入,增加食物种类,但也应有所控制,有所选择,以免体重超标。
肥胖者在冬季更要注意控制食欲,晚餐时间提早些并安排得清淡一些,尽量保证七八分饱。这是因为晚间人体摄入的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并且,冬季晚餐后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小,如果晚餐过于丰盛,很容易使过多的热量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
肥胖者在冬季可以多吃一些菜汤和菜粥,不仅能暖胃,提供丰富而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还有一定的饱腹感,可避免摄入过量。也可以喝一些红茶,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有助于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祛油腻。
在冬季,过分饕餮高热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和酒类,就是为堆积赘肉创造机会,给肥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的人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造成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增加热量应以主食类食物为主,如糯米、小米、薏苡仁、红薯、马铃薯等,红枣、芡实、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也是冬季御寒进补的良好选择。
为了保证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应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打球等。同样的运动量,在寒冷条件中消耗的热量比暖和环境下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