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草木樨属Melilotus L.。二年生或一年生直立性草本,是优良绿肥及牧草作物。本属植物在全世界分布20多种。在中国分布较广,北方种植面积占绿肥播种面积的80%左右,南方丘陵地也有栽培。
主根发达,有根瘤。茎直立,全株含香豆素,叶为三出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延伸,多花疏列;花冠白色或黄色,旗瓣长圆形或倒卵形,雄蕊10枚,花丝顶端不膨大,花柱细长,柱头小顶生;子房有小柄或无柄;胚珠2-8粒。荚果球形或近卵形,不易形裂,含种子多为1粒,很少2粒。种子肾形,略扁平,黄色或黄棕色,千粒重1.9-2.5g。
主要栽培种有六种:
1.白花草木樨(M.albus Desr.)又称白甜三叶、马苜蓿等。
2.黄花草木樨M.officinalis(L.)Desr。
3.香草木樨M.suaveolens Ledeb.又称野苜蓿。
4.细齿草木樨M.dentatus(W.K.)Pers.又称无味草木樨、甜苜蓿。
5.印度草木樨M.indicus All.又称酸三叶草。
6.伏尔加草木樨M.wolgieus Poir.又称俄罗斯草木樨。
中国栽培着一些一年生白花或黄花草木樨,大都系白花草木樨和黄花草木樨的变种。北方可在早春顶凌播种或冬前寄籽播种;南方则春、秋两季均能播种,一般采用条播,行距70cm左右。每公顷播量,去荚壳的种子15-22.5kg,播深不超过2.5cm。在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可大幅度提高鲜草产量。出苗后一个月内注意防治金龟子等虫和杂草的危害。春播当年每公顷可产鲜草15-37.5t,第二年开花前每公顷可生产鲜草22.5-75.0t。
鲜草含水分80%左右,N0.48-0.66%,P2O50.13-0.17%,K2O0.44-0.77%,生长第一年的风干草,含水分7.37%,粗蛋白17.51%,粗脂肪3.17%,粗纤维30.35%,无氮浸出物34.55%,灰分7.00%。草木樨根深,覆盖度大,防风保土效果极好。又因花多、蜜多,每朵小花可分泌0.15-0.50mg的液,是很好的蜜源作物。在南方丘陵旱地和林间果园及路旁、陡坡、渠边、沟壑、沙荒等瘠薄土壤上均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