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期:适时播种是获得蒜苔和蒜头双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栽培季节的确定,要根据大蒜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各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确定。我国出口大蒜产区均为秋播。秋季播种大蒜,幼苗有较长的生长期。与春播大蒜相比,蒜头和蒜苔产量都较高。因此,凡是幼苗能露地安全越冬的地区和品种,都应进行秋播。在秋播地区,适宜播种的日均温度为20~22℃。越冬前幼苗长出3叶以上,一般5~6片真叶为宜。一般华北地区的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南方地区在9月上中旬播种,东北、西北、高寒地区可行春播。秋播不可过早,否则植株易衰老,蒜头开始肥大后不久,植株枯黄,产量下降:亦不可过迟,否则蒜苗生长期短,影响蒜头产量。春播大蒜应尽量提早,只要土壤表层解冻,可以操作,即应播种。
(2)土壤选择:大蒜虽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除了盐碱沙荒地外,都能生长。但是由于大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因此,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大蒜适宜种植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富足、肥沃而质地疏松的沙质壤土。沙土保肥保水力弱,生产的蒜头小,但辣味强。粘重土壤生长的蒜头小而成尖型。由于大蒜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既怕土壤干旱又怕水涝渍害,因此,选择的地块要具备灌溉和排水的条件。
(3)栽培制度:大蒜忌连作,也忌与其他葱属植物重茬。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易烂根,引起植株生长势衰弱,或者幼苗出土后,叶逐渐干枯,或易患病害,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蒜对前茬作物的选择不太严格。秋播大蒜,以豆类、瓜类、茄果类、土豆、玉米和水稻等茬口较好。大蒜的施肥量大,吸肥量少,土壤残留肥较多,而且根系分泌有杀菌素,可以防止后作的各种病害,是后作的良好前茬。
(4)精细整地施基肥与作畦:根据大蒜根系生长特点和吸收能力,要求精细整地,深耕细耙、畦面平整,俗说:“九耖萝卜,十耖蒜”就是这个意思。整地时施入优质有机肥,如腐熟堆厩肥、猪牛粪及垃圾等均可,每亩5000~8000千克并配施20~30千克磷、钾肥后,及时翻耕,耙平作畦,畦宽1.5~2米,畦长以能均匀灌水为度。在整地作畦时,地表面一定要土细平整,不能有大土块和坑洼。
(5)种蒜选择:播种前选种是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大蒜选种工作包括收获时选留纯种,播前掰瓣时,选留大瓣种,播种时分级播种。具体要求是:在田间进行株选,收获时头选,播种地瓣选。选种的标准具有本品种的特征特性:蒜头圆整、蒜瓣肥大、色泽洁白,顶芽肥壮,无病斑,无伤口。要剔除发黄、发软、虫蛀、顶芽受伤或茎盘发黄及霉烂的蒜头。把蒜瓣分大、中、小三级,选用大、中瓣作为蒜苔和蒜头的播种材料。“母壮子肥”,蒜种愈大,长出的植株愈茁壮。大瓣种蒜种发根多,根系粗壮幼芽粗,鳞芽分化早,生产出的新蒜头大瓣比例高,蒜头重,蒜苔蒜头产量高,种蒜效益也可以提高。
(6)种蒜处理:为了打破大蒜种子的休眠期,使它能及时发芽。在播种前,对种瓣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有条件,可在选种时剥皮去踵,促进萌芽,发根。此外,用尿水浸泡种蒜1~2天沥干水分播种或用清水浸湿种蒜皮后放3~4天播种,或用500倍多菌灵浸种12~16小时再播种,可提高出苗率,出苗整齐,幼苗健壮,有利于增产。
(7)播种密度与用种量:合理的播种密度是大蒜优质高产的关键。确立密度时,必须考虑品种特点,种瓣大小,播期早晚,土壤肥力,肥水条件及栽培目的等多种因素。密度过小,虽然单株发展较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在一定范围内,加大密度可提高产量,但蒜头会减少,商品质量下降。因而适宜的密度不仅以产量高低为依据,还应考虑蒜头质量,经济效益等因素。根据各地种植经验,一般认为采用行距18~20厘米,株距12~14厘米,亩栽2.5~3.5万株较为适宜,每亩用种量100~150千克。在此范围内,具体栽植时掌握的密度应以种瓣大小为标准,大瓣种可稀些,小瓣种可密些。垄作时密度可稍小,一般可根据蒜瓣大小每亩栽2~3万株。
(8)播种方法:大蒜的播种方法,有高垄和平畦两种。一般采用平畦栽培,在整好的畦面上,按一定的行距平地开沟,沟要求直而不弯,南北方向,利于通风透光。开沟方法,先从畦的一端开第1条沟,按一定株距,靠沟的一侧依次排入。排蒜时,将蒜瓣插入土中,微露尖端,不宜过深,排完后再按行距开第二条沟,用第二条沟的土壤覆盖第1条沟,以后依样逐次进行。沟的深度以3~5厘米为宜,不能过深或过浅。播后要保持土壤湿润,经7~10天可以出苗。
(9)田间管理:大蒜生长期长,追肥一般在2~3叶期,越冬前,2月下旬开春后以及大蒜鳞茎(蒜头)膨大期分别应酌情追肥,通常每次施腐熟厩肥2000~3000千克或碳酸铵30千克或尿素15千克,在追肥的同时,应中耕、除草,冬前要深锄2~3次,开春后应浅锄。水分管理以保持田间湿润为宜,不能过干或过湿。在长江流域,雨水较多的早春,要注意清沟避免田间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