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图库 » 植物学图库 » 正文

稻纵卷叶螟为害水稻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17
核心提示:简介: 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 雌成蛾:体长8-9mm,翅展17mm,体、翅黄褐色,前翅前缘暗褐

 

 简介:
  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
  雌成蛾:体长8-9mm,翅展17mm,体、翅黄褐色,前翅前缘暗褐色,外缘具暗褐色宽带,内横线、外横线斜贯翅面,中横线短,后翅也有2条横线,内横线短,不达后缘。
  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具1黑色眼状纹。
  幼虫:5-7龄,多数5龄。
  末龄幼虫:体长14-19mm,头褐色,体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为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
  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
  蛹:长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具钩刺8个,初浅黄色,后变红棕色。 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   发生规律:
  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蛹越冬。每年5-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入成为初始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一般以2、3代发生为害重。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

  为害症状:
  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
  2.药物防治及药名:
  (1)18%抗虫灵200毫升;
  (2)特杀螟35克-40克;
  (3)80%杀虫单粉剂35-40g;
  (4)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
  (5)5%锐劲特胶悬剂20ml;
  (6)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30g;
  (7)10%吡虫啉10-20g与80%杀虫单40g混配。以上药剂均为亩用量,且每亩需对水60公斤。用法:药液喷雾。
  (8)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ml对水400kg泼浇。
  3、防治时间:幼虫2、3龄盛期或每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
  4、喷洒杀螟杆菌、青虫菌:每亩喷每克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的菌粉150-200g,对水60-75kg,配成300-400倍液喷雾。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可加入药液量0.1%的洗衣粉作湿润剂。此外如能加入药液量1/5的杀螟松效果更好。

 
关键词: 水稻
[ 网刊订阅 ]  [ 食品图库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图库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364 second(s), 367 queries, Memory 1.7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