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褐飞虱成、若虫识别要点从为害部位及表现症状识别:
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严重时颗粒无收。
发生规律:
(1)形态特征简述:长翅型成虫体长4-5mm,体黄褐色至黑褐色。前胸背板、小盾片上具明显的3条凸起纵线。短翅型体长3.5-4mm,与长翅型相似,但翅短,长度不达腹部末端。
(2)生活习性简述:长翅型成虫为迁移型,短翅型成虫为居留型。春、夏两季自南向北迁飞,秋季则从北向南回迁。水稻生长后期,大量产生长翅型成虫并迁出,1-3龄是翅型分化的关键时期。褐飞虱迁入的季节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迁入时易大发生,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
为害症状:
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严重时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恶化白背飞虱生存环境。
2、保护利用天敌。如保护青蛙、稻田放鸭,以及利用稻飞虱寄生性天敌黑肩绿肓蝽、蜘蛛、步行虫等,当蛛虱比达1:4-5(早稻)或1:8-9(晚稻)时就可不用药防治。
3、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选用下列药剂之一按说明书规定用法用量用药:
(1)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
(2)25%扑虱灵可湿性剂;
(3)10%吡虫灵或含吡虫灵之混配制剂:如大功臣、金大地、一遍净、蚜虱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