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食源性疾病十不要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吃剩的饭菜尽量在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食源性致病菌
肉及肉制品中,各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率最高。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菌、致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和坂崎肠杆菌。这些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污染各种食品,引起发热、腹痛和腹泻。
副溶血性弧菌这种菌嗜盐,因此它更容易在沿海地区的食品中“兴风作浪”。尽管加热和食醋在1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但它所产生的溶血毒素却不能被除去,可以通过食物引起腹泻。腹泻特点是血水样便。
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它们可在4℃条件下继续繁殖,常污染在冰箱内储藏的食品。
李斯特菌这种菌也属于嗜冷菌,常污染冰箱内即食肉制品。感染后,可并发脑膜炎、败血症,还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或死胎。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后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空肠弯曲菌多源自禽类,可污染生奶和肉类。感染后可并发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和胃肠道大出血、脑炎、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坂崎肠杆菌通常是通过配方奶粉引起婴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