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 上网做生意,首选VIP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无图版| RSS订阅

人 才

求 购

供 应

公 司
 

建立从茶园到出口的全过程出口乌龙茶HACCP 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8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核心提示:本文以出口乌龙茶生产为例,将HACCP 体系延伸到种植环节,建立从茶园到出口全过程HACCP 体系,以实现源头管理。
 建立从茶园到出口的全过程出口乌龙茶HACCP 体系
■ 丁旭东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摘 要:本文以出口乌龙茶生产为例,将HACCP 体系延伸到种植环节,建立从茶园到出口全过程HACCP 体系,以实现源头管理。
关键词:乌龙茶 HACCP 体系 全过程
茶叶是中国的大宗特色出口农产品之一。2011 年,我国茶叶出口32.26 万吨、9.65 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6.66% 和23.08%,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规模化、健康型、高附加值等方面的要求,欧盟、日本等主要茶叶进口国对我国茶叶的“设限”速度不断加快, 我国茶叶出口时常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1]。以欧盟为例,2000 年涉及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有108 项,到2007 年已增至227 项, 2008 年更增至392 项,其中硫丹的限量要求更从30mg/kg 降至0.01mg/kg,标准降低了3000 倍。于此同时,日本也于2005 年5 月起实施了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 其中对茶叶农残也设置了严苛的规定,如:设限农药残留由83 种增加到约144 种;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采用“干茶法”进行检测;设限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等。加之,我国茶产业发展不规范,一些种植场、精加工厂对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的意识淡薄,茶叶农药超标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2012 年欧盟通报我国茶叶不合格41 批,其中36 批为农药超标,占全部通报的88%。因此,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降低茶叶出口风险,茶叶出口企业纷纷设立了配套的茶叶出口基地,并在精制加工厂建立了HACCP 体系,将原料验收、烘焙、金属探测设置为关键控制点(CCP 点)。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茶叶农残超标事件时有发生,2013 年第一季度日本密集通报我国乌龙茶氟虫腈超标。究其原因,主要有:(1)茶叶的农药残留风险不会在加工中时产生,只会通过原料种植过程带来;(2) 虽然茶叶出口精加工厂在原料验收环节设置CCP 点,但对于进厂前的原料种植情况并不了解,安全控制明显是后置和被动的,加之取样的概率问题,难免有些漏网之鱼。
因此只有加强源头控制、建立从茶园到出口的全过程HACCP 体系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确保出口茶叶质量安全。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大力推行出口茶叶备案基地管理制度,出口茶叶企业着眼于源头控制也纷纷建立了自有茶叶备案基地,这也为建立全过程HACCP体系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 本文即以出口乌龙茶生产为例,将HACCP 体系延伸到种植环节,建立从茶园到出口全过程HACCP 体系,以实现源头管理。
1 出口乌龙茶种植、生产工艺流程图
基地选择—茶叶种植—鲜叶采摘—晒青—做青—杀青— 揉捻—烘干—毛茶验收—筛分—风选—拣剔—烘焙—匀堆— 金属探测—装箱
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设立
2.1 基地环境

基地环境对茶叶产品安全的影响主要是化学性危害,尤其是总金属(铅)和稀土。茶树根系除了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外, 土壤中的总金属也会随之在茶树体内进行富集。如果茶园土壤中总金属含量(本底值)高,那么茶树鲜叶中总金属含量也高[2]。同时,如果茶园接近公路或居民聚集区,那么汽车排放的尾气和煤燃烧释放的废气也会吸附在茶树鲜叶上,造成鲜叶总金属(铅)超标;喷药期间,周边茶园农药随风飘散也会导致本茶园鲜叶受到污染。因此,在种植环节,把基地环境设为关键控制点1(CCP1)。

2.2 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包括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各种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特别是农药和肥料的不当使用是威胁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不合理施用农药、不遵守安全间隔期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施用总金属含量超标的化肥则可能造成茶树鲜叶总金属污染。同时,农业投入品本身质量不过关, 含有隐性成分也会间接造成茶叶农残问题。因此,在种植环节, 把农业投入品的验收和使用设为关键控制点2(CCP2)。

2.3 金属探测

主要为物理危害。由于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是金属材料制成,且加工过程中大多为敞开式加工,极易混入金属杂质。特别是出口茶叶在终端大部分用于茶饮料或袋泡茶原料,金属异物的混入将直接造成物理危害,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因此, 在加工环节,将金属探测工序设为关键控制点3(CCP3)。

3 总结
HACCP 不是一个零风险体系,它是一种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而不是反应性体系[3]。我国茶叶安全危害主要来源于种植环节中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特别是农药残留。现行茶叶HACCP 体系在对农药残留等化学危害的控制方面,明显是被动和后置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如果仅凭CCP 点之一“原料接收环节”来控制农药残留,将很难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只有将HACCP 体系前伸至茶园,后延至产品的销售流通等环节,真正作到HACCP 贯穿种植、采收、加工以及储藏、运输和销售的整个环节,才能确保茶叶产品的安全。

当然该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出口茶叶基地系出口企业自有基地,由出口企业直接进行生产管理,那么该模式就可有效运行;反之,如果出口茶叶基地与出口企业间为供货模式, 出口企业无法直接管理基地,那么在原料验收环节设置CCP 点则较为合理。

附表 出口茶叶HACCP 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涛,张育松,袁弟顺. 从HACCP 的视角看福建乌龙茶产业[J].福建茶叶,2008, (4):11-13.
[2] 田小明, 卢振辉. 茶叶生产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J]. 杭州农业科技,2006,(3):29-30.
[3] 王登飞. 建立从养殖场开始的鳗鱼产品新HACCP 模式[J]. 水产科技,2005,(6):36-38.

   建立从茶园到出口的全过程出口乌龙茶HACCP体系.pdf

编辑:foodec

 
[ 网刊订阅 ]  [ HACCP研讨会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HACCP研讨会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87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