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并执行准入制度。所有进入人员要知道实验室的潜在危险,符合实验室的进入规定。
2.确保实验室人员在工作地点可随时得到生物安全手册。
3.建立良好的内务规程。对个人日常清洁和消毒进行要求,如洗手、淋浴(适时)。
4.规范个人行为。在实验工作区不要饮食、抽烟、处理隐形眼镜、使用化妆品、存放食品等。工作前,掌握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的良好操作规程。
5.正确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口罩、帽子、鞋等。个体防护装备在工作中发生污染时,要更换后才能继续工作。
6.戴手套工作。每当污染、破损或戴一定时间后,更换手套;每当操作危险性材料的工作结束时,除去手套并洗手;离开实验室前,除去手套并洗手。严格遵守洗手的规程。不要清洗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
7.如果有可能发生微生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溅出,要戴防护眼镜。
8.存在空气传播的风险时需要进行呼吸防护,用于呼吸防护的口罩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适配性试验。
9.工作时要穿防护服。在处理生物危险材料时,穿着适用的定制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前按程序脱下防护服。用完的防护服要消毒之后再洗涤。工作用鞋要防水、防滑、耐扎、舒适,可有效保护脚部。
10.安全使用移液管,要使用机械移液装置。
11.配备降低锐器损伤风险的装置和建立操作规程。使用锐器时要注意:
①不要试图弯曲、折断、破坏针头等锐器,不要试图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针头和套上的针头护套,必要时,使用专用工具操作;
②使用过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不要超过规定的盛放容量;
③重复利用的锐器要置于专用的耐扎容器中,采用适应的方式消毒灭菌和清洁处理;
④不要试图直接用手处理打破的玻璃器具等,尽量避免使用易碎的器具。
12.按规程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溢洒或产生气溶胶,如不正确的离心操作、移液操作等。
13.在生物安全柜或相当的安全隔离装置中进行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的操作。
14.工作结束后或发生危险材料溢洒后,要及时使用适当的消毒灭菌剂对工作表面和被污染处进行处理。
15.定期清洁实验设备。必要时使用消毒灭菌剂清洁实验室设备。
16.不要在实验室内存放或放养与工作无关的动植物。
17.所有的生物危险废物在处置前要进行可靠的消毒灭菌。需要运出实验室进行消毒灭菌的材料,要置于专用的防漏容器中运送,运出实验室前要对容器进行表面消毒灭菌处理。
18.从实验室内运走的危险材料,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或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包装。
19.在实验室入口处设置生物危害标识。
20.采用有效的防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措施,如防虫纱网、挡鼠板等。
21.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并评估与确认其能力。需要时,实验室人员要接受再培训,如长期未工作、操作规程或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等。
22.制定有关职业禁忌症、易感人群和监督个人健康状态的政策。必要时,为实验室人员提供免疫计划、医学咨询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