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细说茶叶冲泡方式的发展与茶叶感官评审标准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9  来源:感官科学与评定
核心提示:01煎茶法早在西晋时期煎茶法就已出现,在中晚唐时期因饮茶习俗的流行而兴盛起来,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茶具体系与煎茶流程,主要有备
01煎茶法
早在西晋时期煎茶法就已出现,在中晚唐时期因饮茶习俗的流行而兴盛起来,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茶具体系与煎茶流程,主要有备器、取水、择火、候汤、习茶五个步骤,其中的取水、择火十分讲究。
取水是煎茶的前提,《茶经》认为最好是用山泉水。用火是煎茶的保证,否则会影响茶叶的滋味。温庭筠《采茶录》记载了煎茶用火的要求 “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焰者。”煎茶与烤茶饼的重要区别是煎茶用明火,烤茶饼用小火烤炙以防烤糊烤焦,影响茶叶的滋味。水温对于煎茶也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沸水气泡大小来辨别水沸的程度,是古人对于水温的把控方法,称之为候汤。
陆羽将火候分为三个等级“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陆羽煎茶时在一沸时加入少许盐进行调味,达到二沸时加入碾好的茶末,到了三沸时茶汤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煎茶法虽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但煎茶法取水、候汤等严格的要求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启发。

02点茶法
点茶法是北宋初期在煎茶法的基础上创新的饮茶方法,对于茶具的挑选很有讲究,《茶录》中记载由于点茶茶沫色白且易消失的特点,且建安黑盏因冷却慢适合点茶。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也有相似观点,“盏色贵青黑……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茶盏冷却慢,更有利于茶叶色香味的发挥,且有利于茶叶香气保持持久。
在点茶发法中候汤仍是难点。宋人以唐代的水沸程度作为依据候汤,蔡襄认为以“蟹眼”候汤过熟。而在《大观茶论》中 “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迸跃为度,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就火顷刻而后用。”宋徽宗认为蟹眼沸再稍熟一点,鱼眼蟹眼同时恰到好处,古人对于水温的把控,缺少客观标准,只能以主观感受进行判断。点茶前茶叶需要经碾,再用罗筛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罗茶的罗越细,筛出来的茶就越细腻,便于点茶时茶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品质特征。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方法,《茶录》中还描写了斗茶的方法“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点茶时茶水比例很重要,最佳的冲泡状态能做出“茶山水”,斗茶以先出现水痕的一方为负,持久方为胜。点茶法是煎茶法的继承与发展,但是这种饮茶方式过于复杂,点茶法也逐渐被淘汰了。

03泡茶法
泡茶法在唐宋时期部分普通百姓家中已采用该饮茶方式,到明朝才普及开来,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并延续至今。唐代将泡茶称为阉茶,陆羽《茶经》记中记载“贮于瓶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是指病态的、夹生的茶,具贬义。陆羽倡导煎茶,对于这种阉茶持否定态度,中唐的阉茶是泡茶法的前身。茶叶的冲泡方式是具有连续性的,点茶经简化将茶叶换成散茶,就成为了泡茶法。清代,泡茶法开始衰退,但是在局部地区却得到了发展,功夫泡法便出现和兴盛于清代。到了民国,国家动荡,战争不断,泡茶法进入了低迷时期。

04茶叶评审标准化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泡茶法开始复兴,逐渐形成了茶叶感官审评这门学科,也逐步向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SB/T 10157-19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该标准从审评的设备器具、取样方法、审评流程、审评因子与评分标准几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规定。除此之外标准还对审评茶样的审评因子权重数进行了细化,不同茶叶审评项目权数不同,毛茶审评项目权数各半分配,外形五分,内质五分,成品茶则依据茶类不同要求各不相同。茶样的扦取对审评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GB/T 8302《茶 取样》最早颁布于1987年,甚至早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最早版本。审评用水要求符合GB 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水质的要求也是从理化性质进行规定,更加科学化。
 
现并行使用的国家标准还有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该标准的内容更加详细。其中对审评人员的健康情况也做出了要求,以确保审评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该标准对于审评室以及审评器具要求也更加严格,如称量用天平感量0.1 g,计时器要精确到秒。茶叶的冲泡方式和冲泡时间更加有针对性,使用柱形杯(150 ml)按照茶水比1:50冲泡,冲泡时间与茶类以及茶叶形态有关。例如:红茶、黄茶、白茶、以及乌龙茶(条型、卷曲型)需加盖浸泡5分钟;冲泡乌龙茶(颗粒型)则需6分钟;冲泡绿茶需4分钟;冲泡黑茶(散茶)需分别冲泡两次为2分钟和5分钟等。审评乌龙茶还常使用盖碗(110 mL)审评法,按照茶水比1:22,三次冲泡茶汤,分别在2 分钟、3分钟和5分钟沥出茶汤。标准还丰富袋泡茶、粉茶的柱形杯审评方式。茶叶审评方法的规则与细化,体现了茶叶审评方法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前进。
编辑:songjiajie2010

 
分享:
关键词: 标准化 感官
[ 网刊订阅 ]  [ 检验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推荐检验技术
点击排行
检验技术
 
 
Processed in 0.08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