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评审的目的
管理评审就是最高管理者为了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管理体系的业绩,并从当前业绩上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还应考虑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在市场中所处地位予以评价。从而找出自身的改进方向,并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2如何进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策划
管理评审应当至少每12个月开展一次,每一次评审应当制定方案,高级运作管理者、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以及负责质量手册发布的人员应当参加会议。组织的领导、技术管理者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也须到会。
管理评审的方案应包含评审目的、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参加评审人员、评审时间、评审依据等。管理评审的方案应该提前至少2周得到最高管理者的批准并发布,以便各相关负责人在管理评审前准备好相应的数据资料。
管理评审准备
相关负责人准备并提交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所需资料。技术方面的材料要提供各种数据和分析,如:比对或能力验证数据,分析评价数据,质量控制水平,统计分析结果,培训人数,员工考核分数等;管理方面的材料应当有足够的客观证据和具体的行为对象,如涉及的文件、部门、事件、人员、设备、设施,包括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等.并如实反映质量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损失的数额等。最高管理者指定人员或部门根据管理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收集并整理管理评审汇报资料,以便高效的进行管理评审会议。
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1)最高管理者根据《管理评审计划》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书面通知相关人参加并签到。指定人员做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
2)质量负责人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应当包括前次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质量方针、中期和长期目标;质量和运作程序的适宜性,包括对体系(包括质量手册)修订的需求;前次管理评审后所实施的内部审核的结果及后续措施;来自客户或其他评审机构的审核报告及其后续措施;内部质量控制检查的结果的趋势分析:对来自客户的投诉以及其他反馈的趋势分析;改进和建议等。
3)技术负责人报告组织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的趋势分析.以及在其他检测/校准领域参加此类活动的需求:当前人力和设备资源的充分性;对新工作、新员工、新设备、新方法将来的计
4)各有关部门按“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作专项报告。
5)参加评审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提出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6)最高管理者就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管理评审报告
1)管理评审报告应包括:
a)评审日期;
b)评审目的;
c)评审依据;
d)评审内容;
e)评审过程;
f)评审结论;
g)不符合项说明;
h)不符合项整改措施具体建议;
i)下一年度的目标和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应包括质量监督计划、不确定度计划、设备保养计划、设备期间核查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比对、测量审核、能力验证计划)等。
2)管理评审输出的决议计划要逐步落实,并作为制订下年度工作目标、编制活动计划依据之一,同时可作为下次评审的输入。
评审决议的实施与跟踪
1)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评审决议实施计划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2)根据管理评审结果编制问题清单。相关责任部门根据问题清单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质量负责人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当确认整改效果达到预期要求后即可关闭整改活动,并将改进实施效果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3)对于专题管理评审,如CNAS现场评审后的附加管理评审,应就整改结果提出“整改报告”。整改报告的内容包括:
a)整改计划;
b)整改方案;
c)整改结果;
d)整改措施见证材料等。
预防措施
实验室经理应高度重视来自管理评审的信息,当发现管理体系屡次出现同一性质的问题时。应与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管理体系的运作发生偏离。
管理评审记录
1)应当保存所有管理评审的记录。记录可以是评审会议的会议纪要.并应明确指出所需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的负责人和完成期限。
2)质量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评审产生的措施予以记录。
3)记录应当易于获得并按规定的时间保存。
3管理评审应注意的问题
管理评审应有改进和建议的输出.并且改进和建议应有一定的高度,不要范围过大造成不切实际而难以实现,也不要范围过小而变成一般意义的改进和建议,与管理评审的高度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