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质,要根据年龄、性别、劳动条件和健康情况而定,并因食物来源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个体重65公斤 的健康成年男子,根据其体力劳动强度的不同,每天约需要蛋白质75—100克 。一般成年女子略微少些。而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以及妇女怀孕和授乳期间所需要的蛋白质便多些。至于人在生病的情况下,如烧伤、骨折、感染、肾炎等,患者的蛋白质需要量可根据病情作相应增减。
一个体重65公斤 ,从事较轻劳动的成年男子,可以从他每天所吃的主副食(粮食500克 ,肉100克 ,蛋一个,豆制品50克 ,蔬菜500克 )中获得所需要的75克 蛋白质。根据需要与可能,他还可以适当地调剂副食,如增加些乳、蛋、肉类、豆制品、花生等提高蛋白质的质和量。如果调配得当,充分发挥各种植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少加甚至不加动物性食品也可保证蛋白质的需要。
其他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男女以及孕妇、产妇和病人可以此为参考,调剂每天的主副食,酌情增减蛋白质的摄入量。
我们选择蛋白质食物,首先应考虑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即使营养价值很高,也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在常用的每100克食物中,肉类含蛋白质10—20克 ,鱼类含15—20克 ,全蛋含13—15克 ,豆类含20—30克 ,谷类含8—12克 ,蔬菜、水果含1—2克 。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含量多,豆类含量很多,质上比动物性食物也不差。判断蛋白质质的优劣有三点:(1)蛋白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得越彻底,其营养价值就越高。整粒大豆的消化率为60%,做成豆腐、豆浆后可提高到90%,其他蛋白质在煮熟后吸收率也能提高,如乳类为98%,肉类为93%,蛋类为98%,米饭为82%。(2)被人体吸收后的蛋白质,利用的程度有高有低,利用程度越高,其营养价值也越高。利用的程度高低,叫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常用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是:鸡蛋94%,牛奶85%,鱼肉83%,虾77%,牛肉76%,大米77%,白菜76%,小麦67%。动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一般比植物蛋白质高。(3)看所含必需氨基酸是否丰富,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适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叫完全蛋白质,如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种类齐全,但比例不适当,叫半完全蛋白质,在谷物中含量较多。种类不全,叫不完全蛋白质,如肉皮中的胶质蛋白。将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使含的氨基酸相互补充,能更好适合人体的需求。多吃蛋白质也不好,会增加肾脏负担,增加额外的热能消耗,不经济。所以,要合理食用蛋白质。
蛋白质被消化吸收首先在胃开始,最后在小肠中经胰腺和小肠的蛋白质水解酶类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通过血液送到各个组织及细胞,在细胞中合成新的蛋白质或用于能量产生。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必须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在我们认识蛋白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我国的营养学家根据多年研究,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及生长发育需要,提出了一个每日每人蛋白质的供给量。
(1)婴儿蛋白质供给量:0—12个月婴儿的蛋白质供给量是根据婴儿喂什么奶决定的。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公斤体重供给2克 蛋白质,牛奶喂养的婴儿每公斤体重供给3.5克 蛋白质,混合喂养的婴儿每公斤体重供给4克 蛋白质。这个时期婴儿体重增加很快,一定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时间里,正是婴儿大脑细胞的增殖时期,缺乏蛋白质将影响婴儿的智力发育。
(2)1岁以上婴儿随着年龄的增加,按每公斤体重计算,从1岁的3.5克 左右到17岁时为1.6克 左右。
(3)成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根据性别、劳动强度、年龄不同,分别提出不同的供给量。由于孕妇必须满足母子二人的生理需要,特别是孕妇血容量、子宫、乳房的扩张,胎儿、胎盘的生长发育,需要增加供给量。在怀孕4—6个月时要在该孕妇原来基础上增加15克 蛋白质的供给,怀孕7—9个月时,要在原基础上增加25克 蛋白质的供给。乳母由于要保证奶的质量,每天要在原基础上增加25克 的蛋白质供给。劳动强度增大,出汗增加,导致皮肤氮丢失增加。另外,由于劳动强度增加,热量供给就要增加,蛋白质产热应占总热量的12%—15%,因此,随着热量的增加,势必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相应增加5克 —10克 。
(4)应激状态下要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肌体处于感染、发烧、手术、烧伤、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肌体蛋白质消耗增加,必须根据病情补充蛋白质的供给。一般应按每公斤体重1.5克 —2.5克 供给。
(5)老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可以适当降低,因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热量消耗减少。另外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特点,消化功能降低,蛋白质的供给量也应适当降低。70岁以上老人可比年轻人降低5克 ~10克 。
一个体重
其他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男女以及孕妇、产妇和病人可以此为参考,调剂每天的主副食,酌情增减蛋白质的摄入量。
我们选择蛋白质食物,首先应考虑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即使营养价值很高,也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在常用的每100克食物中,肉类含蛋白质10—
蛋白质被消化吸收首先在胃开始,最后在小肠中经胰腺和小肠的蛋白质水解酶类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通过血液送到各个组织及细胞,在细胞中合成新的蛋白质或用于能量产生。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必须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在我们认识蛋白质的同时,也必须认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我国的营养学家根据多年研究,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劳动强度及生长发育需要,提出了一个每日每人蛋白质的供给量。
(1)婴儿蛋白质供给量:0—12个月婴儿的蛋白质供给量是根据婴儿喂什么奶决定的。母乳喂养的婴儿每公斤体重供给
(2)1岁以上婴儿随着年龄的增加,按每公斤体重计算,从1岁的3.
(3)成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根据性别、劳动强度、年龄不同,分别提出不同的供给量。由于孕妇必须满足母子二人的生理需要,特别是孕妇血容量、子宫、乳房的扩张,胎儿、胎盘的生长发育,需要增加供给量。在怀孕4—6个月时要在该孕妇原来基础上增加
(4)应激状态下要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肌体处于感染、发烧、手术、烧伤、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肌体蛋白质消耗增加,必须根据病情补充蛋白质的供给。一般应按每公斤体重1.
(5)老年人的蛋白质供给量可以适当降低,因为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热量消耗减少。另外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特点,消化功能降低,蛋白质的供给量也应适当降低。70岁以上老人可比年轻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