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地下水概况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2009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资助的《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同时,地下水污染在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地下水污染程度分为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三级,反映的地下水污染组分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铅、砷、汞、铬、氰化物、挥发性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
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
其中,我国近一半的城区地下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并从点状污染有向带状和面状污染发展。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和郊区的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污染最严重,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地下水污染表现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2010年7月,北京举办的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另外,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与会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详细)
二、惨痛的数据
1、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64%城市地下水严重污染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一主要研究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的专家介绍,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资料,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这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说:“地表环境污染加剧引发地下水污染,构成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详细)
2、全国约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不符标准的地下水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公布的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显示,全国约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并因此遭受慢性砷中毒、氟中毒、甲状腺肿大、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侵扰。
我国地下水质量状况总体良好。63%的地下水可直接饮用,17%的地下水经过处理后可以饮用,12%的地下水可供工农业利用,8%的地下水无法利用(
详细)
3、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
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686人,大骨节病患者81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2.99万人,慢型克山病患者1.09万人。地方病与环境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地下水,如高氟、砷水是地氟、地砷病最主要、最直接的致病原因。(
详细)
4、华北平原仅24%地下水可直接喝
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9个单位的地下水污染领域技术人员启动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经过4年多的调查,评价结果显示,不用任何处理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Ⅲ类水)只占24.24%,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25.05%。华北平原有50.71%的地下水资源不能直接利用(Ⅴ类水)和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
5、北方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减少了56亿立方米
我国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发现,全国适宜开采或饮用地下水地区,每平方千米年均可开采资源量已由15万立方米减少到6万立方米,北方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减少了56亿立方米。据专家介绍,这是由于区域降水量变化、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以及部分地区水文地质参数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详细)
6、92.8%的受检城市地下水样品中至少存在一项有机污染物
2012年,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08~2010年间,通过对全国31省(区、市)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发现,64个城市的地下水样品中至少有一项有机污染物,占检测城市总数的92.8%。
三、污染的途径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最主要来源即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2、电池、塑料等生活污染物随意丢弃。
3、未经处理的工业生产废水随意排放。
以上三种都是污染了地表水源后,逐步渗入地下而污染了地下水。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尚未明确证实的“人为高压地下排污”,不法业者通过此卑鄙手段直接将黑手伸向地下水。
四、治理的困境
1、范围逐步扩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一主要研究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及其修复的专家介绍,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城市的水源地也面临污染威胁。
2、难降解,修复困难
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担忧的是,由于地下水污染难以被清理,如重金属难以降解,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刘昌明也表示,地下水的污染很难治理,几乎不可能修复。“地下水分散在有孔隙的土壤里,在多孔介质中渗透,水流十分缓慢。他们通过高压水井把污水强行压到土壤里,要再想排出就十分困难。”刘昌明说,“污染物很难分解,几乎修复不了。”(
详细)
3、起步晚,缺乏检测、分析手段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汪珊曾撰文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毒害有机化学污染物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常规的水质分析也多局限于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综合性指标,很少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单独分析”。
同时,“和无机污染物相比,人们更关注持久性有机物,它一旦进入地下水环境将长期存在,降解中间产物可能还会进一步污染环境”。陈鸿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例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二氯甲烷的毒性更大。
此外,检测、分析手段的缺乏也使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研究面临困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