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包装储运技术 » 果蔬贮藏 » 正文

杂交水稻种子越夏贮藏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2-25
    杂交水稻种子贮藏是杂交水稻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保持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和生活力是推广杂交水稻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根据有关实践和各地贮藏经验,将杂交水稻种子贮藏特性和越夏贮藏技术作一介绍。
    (一)杂交水稻种子的贮藏特性
    1.种子保护性能比常规稻种子差  杂交水稻种子具有的遗传特性,使米粒组织疏松,闭颖较差。据对籼型杂交水稻种子闭合程度的直观考察,颖壳张开的种子数量占总数的23%。而常规种子颖壳闭合良好,种子开颖数极少。颖壳闭合差,使种子保护性能降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利于贮藏。
    水稻种子的耐藏性因类型和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非糯稻种子的耐藏性较糯稻为好,籼稻种子强于粳稻,常规稻种子强于杂交稻。据刘天河(1984)对水稻(籼型)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藏性的研究,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种子较不育系和杂交种子的寿命为长。又据胡晋等(1989)研究,籼型汕优6号及其三系种子中恢复系IR26种子的耐藏性最好,其次是保持系珍汕97B,耐藏性最差的是不育系珍汕97A和杂交种汕优6号种子;粳型虎优1号及其三系种子中则以恢复系77302—1和杂交种虎优1号种子的耐藏性最好,保持系农虎26B种子的耐藏性最差。并认为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藏性的不同和种子的原始活力及种子覆盖物的保护性能有关,裂壳率和柱头残迹夹持率高的种子不耐藏。种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对种子的耐藏性也有一定影响。
    2.耐热性差  杂交水稻种子耐热性低于常规水稻种子。干燥或曝晒温度控制失当,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种子变色,降低发芽率。同时,持续高温,使种子所含脂肪酸急剧增高,降低耐藏性,加速种子活力的丧失。早夏季制种的杂交稻种子晴天午间水泥地晒种,温度可达60℃左右,造成种子损伤,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降低(胡晋等,1999)。
    3.休眠期短,易穗萌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需使用赤霉素。高剂量赤霉素的使用可打破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易在母株萌动。据对种子蜡熟至完熟期间考察,颖花受精后半个月胚发育完整,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即开始萌动发芽。据1989年对收获的汕优64种子考察,因种子成熟期间遇上阴雨,穗上发芽种子达23%。1990年同一种子虽未遇雨,穗上发芽仍达3%~5%。而常规水稻种子2年均未发现穗发芽现象。
    4.不同收获期的杂交稻种子贮藏期间出现情况不同  春制和早夏制收获的种子收获期在高温季节,贮藏初期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易发生“出汗”现象。秋制种子收获期气温已降,种子难以充分干燥,到翌年2~3月份种子堆顶层易发生结露发霉现象。
    5.杂交水稻种子生理代谢强,呼吸强度比常规稻大,贮藏稳定性差  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易使种子内部可溶性物质增加,可溶性糖分含量比常规稻种子高,呼吸强度较大,不利于种子贮藏。
    (二)杂交水稻种子变质规律
    L湿度引起霉变  湿度引起杂交水稻种子霉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新收种子进仓后有一个后熟阶段,种子内部进行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呼吸旺盛,不断放出水分,使种子逐渐回潮,湿度增大,引起种子发霉变质。二是秋制种子收获时气温较低,种子难以干燥,进仓后到次年春暖,气温回升,种子堆表层吸湿返潮,顶层“结露”,发霉变质。三是连续阴雨(特别在梅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在种子稃壳上凝成液滴附在表面,引起种子发霉变质。
    2.发热引起霉变  一是种子贮藏期间(主要是新收获种子或受潮和高水分种子)新陈代谢旺盛,释放的大量热量聚积在种子堆内又促进种子生理活动,放出更多热量,如此反复,导致种子发热发霉变质。二是春制或早夏制收获的种子,初藏时处于高温季节,种子堆上层种温往往易突然上升,继而出现“出汗”现象,导致种子发热霉变。三是种子堆内部水分不一,整齐度差,出现种子堆内部发热,最终发霉变质。
    3.仓虫与病菌活动繁殖引起霉变  杂交稻种子产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螨类最易滋生。仓虫活动引起种温上升,造成发热霉变。同时仓虫剥蚀皮层和胚,使种子失去种用价值。病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很快繁殖,危害种子,引起种堆危害部分发热、霉变、结顶,最终腐烂变质。
    (三)杂交水稻种子越夏贮藏技术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常常出现过剩积压或丰歉不均的现象,因此常常遇到越夏贮藏的问题。对于越夏贮藏的种子关键是控制种子的水分和贮藏的温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水分,清选种子  首先准确测定种子水分,以确定其是否直接进仓密闭贮藏,或先作翻晒处理。种子水分在12.0%以下,可以不作翻晒处理,采用密闭贮藏,对种子生活力影响不大。但必须对进库种子进行清选,除去种子秕粒、虫粒、虫子、杂质,减少病虫害,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提供通风换气的能力,为降温降湿打下基础。采取常规管理,根据贮藏种子变化,在4月中旬到下旬进行磷化铝低剂量熏蒸。剂量控制在种子含水量为12.5%以下,空间每立方米为2g,种堆为3g,熏蒸7d后开仓释放毒气,3h后,作密闭贮藏管理。
    2.搞好密闭贮藏  选择密闭性能好的仓库,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可采用密闭贮藏,使种子呼吸作用降到最低水平。由于种子处在相对密闭条件下,故对外界气温、湿度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隔绝作用,使种堆温度变化稳定,水分波动较小,延长种子安全保管的期限。密闭贮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防止种子吸湿,节省处理和翻晒种子的费用和时间。但对高水分种子,不能马上采用密闭贮藏,更不能操之过急地熏蒸。因为含水量较高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这时熏蒸将会使种子吸进较多的毒气,导致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因此,应及时选择晴好天气进行翻晒。如无机会翻晒,在种子进入仓库时应加强通风,安装除湿机吸湿,迅速降低种子含水量。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步转入密闭贮藏。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可以常年密闭贮藏;含水量在12.5%~13%的种子,在贮藏前期应短时间通风,降低种堆内部温度与湿度后,立即密闭贮藏。
    3.注意控制温湿度  外界温湿度可直接影响种堆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往往造成仓内温湿度上升。如果水分较低,温度变幅稍大,对种子贮藏影响不大。但水分过高,则必须在适当低温下贮藏。种子含水量未超过12.5%,种温未超过20~25℃,相对湿度在55%以内,能长期安全贮藏。湿度影响种子含水量,高湿度能使种子堆水分升高。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采取白天仓内开除湿机,除去仓内高湿。晚上10点后或早上8点左右,采取通风、换气、排湿、降温,使仓内一直保持相对的低温、低湿,以顺利通过炎热夏季。
    此外,种子贮藏期间应增加库内检查次数,加强种情检查,掌握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处理。同时注意仓内外的清洁卫生,消除虫、鼠、雀危害。
    4.采用低温库贮藏  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低温库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在低温库条件下(15℃以下)种子的水分控制在13%以下,可以安全度夏,而保持其原有的生活力水平。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9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