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坊现场制作、超市出售的袋装面包品种多样,为什么有的保质期才两天,有的竟然能长达半年,时间上相差90倍。记者了解到,除了制作工艺的差别外,国家对面包保质期并没有统一规定,企业可根据产品保质实验的结果自行界定,防腐剂、添加剂的使用也大不相同。
面包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且由于其方便携带和存储,不少家庭都将面包当作备用食品,早晨出门前吃一块袋装小面包,中午就近买一块新鲜面包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保质期是一种安全保障,吃面包就得看保质期,但保质期由厂家说了算,相信不少消费者会有所担心。
由厂家来确定保质期有其合理性,因为面包的用料和包装不同,质量保证的时间就会各异,而用料和包装的类型太多,更何况即使用料和包装相同,在不同的季节,保质期也会出现变化。对于品种繁多的面包,总不可能由监管部门来逐一确定保质期。因此,确定保质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只有厂家最了解自己的产品,最能运用好这个灵活性。
然而,这也给一些不良的厂家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为了减少面包因超过保质期而下架带来的损失,尽量把保质期确定得长一些,就成了一种逐利冲动。由于对保质期没有统一规定,监管部门只能抽检内在品质,没法对保质期是否合理进行评价,在保质期相差90倍这个悬殊巨大的空间之内,难免会出现厂家随意确定保质期的现象,不排除绝大多数厂家会运用好手中的自主权,但也不能排除有人会滥用这种自主权。
因此,对于面包的保质期,还是出台一个统一的规定为好。尽管不可能为各种面包都确定保质期,但进行分类管理总可以,确定一类面包的优质期在一个范围内波动,且保质期的长短必须与面包品质相对应,这样就大幅压缩了厂家的自主权,也使保质期监管有了标准和依据。
相信其他一些食品也是如此,也可能存在没有统一的保质期标准的现象,在过期食品都会频遭更换日期重新上架的背景下,食品保质期的确定仅依赖于厂家的自觉性,就显得有些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