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影响种鸡产蛋率的因素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29
核心提示:产蛋率的高低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提高种鸡的产蛋率,降低种蛋的单位分摊费用,将导致种鸡产蛋和孵化率下降的因素降至最低尤为重要。
        产蛋率的高低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如何提高种鸡的产蛋率,降低种蛋的单位分摊费用,将导致种鸡产蛋和孵化率下降的因素降至最低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种鸡产蛋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概述如下,供业界参考。

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造成种鸡群产蛋率下降的因素可归纳为两类:一是传染病,二是饲养管理,其中以疫病因素所造成的产蛋率下降尤为重要。

传染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引起产蛋下降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传染性脑脊髓炎等疾病。各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解剖病理变化。一般表现为采食量减少,产蛋率逐渐下降,产出软壳蛋、薄壳蛋或白壳蛋,蛋变小,同时出现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沙皮蛋、粗壳蛋和小蛋,并逐渐增多,常出现药物治疗无效及零星死亡现象,其中以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危害最为严重。

(2)细菌性疾病引起产蛋下降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鸡沙门氏菌(鸡伤寒)、大肠杆菌病、鸡败血霉形体等疾病。该类疾病多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的鸡群。鸡舍数周乃至数月不消毒,鸡粪未及时清理,舍内空气污浊、通风不良等原因可造成该类疾病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不高,产蛋高峰难以维持甚至达不到产蛋高峰,死淘率增加等。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产蛋高峰始终达不到原有水平。

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因素

(1)饲料营养因素饲料中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高、原料来源及营养成分的变化、劣质饲料原料等因素均可造成产蛋下降。另外玉米水分含量过高,营养不平衡、不全面,饮水量不足,饲料中维生素D、E和锰不足、食盐不足等,均可引起产蛋下降。饲料营养不能完全满足产蛋需要,导致产畸形蛋、蛋壳质量差,从而引起产蛋率下降和种鸡的品质与孵化率下降。

(2)饲养管理因素热应激、惊吓、光照不足、疫苗免疫失败、设备使用不当、突然更换饲料、饲养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均可导致产蛋率下降。笔者在临床上曾遇到一肉种鸡饲养场因光控器意外失灵而突然停止光照10多小时,致使种鸡产蛋率从80%降至30%。

免疫抑制因素

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疫苗免疫失败,或者在各种应激因素的诱发下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暴发。这类免疫抑制疾病主要有传染性法氏囊炎、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J亚群白血病等。其中,J亚群白血病是因引种不慎而从境外带进的,临床上统称白血病,该病及其病毒(ALV)是一种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病毒,但不传染人),它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但传播速度慢,可造成肿瘤性死亡,死亡率亦不高。一旦种鸡场感染本病,除可引起15%~30%产蛋下降外,还可引起种蛋垂直传播和鸡群免疫抑制。

另外,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等也可以引起免疫抑制。

防治措施

从以上可看出,影响种鸡产蛋率下降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在发生产蛋率下降后应及时分析原因,迅速做出正确诊断。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卫生防疫消毒,建立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常年坚持使用SPF疫苗,以减少疫苗使用不当带来的交叉感染。饲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配合饲料,为种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生存环境,增强鸡体体质和抗病能力,这对任何因素引起产蛋率下降后促进产蛋回升都有积极效果。

改善环境控制

热应激条件下可采取加强通风、喷雾降温、搭凉棚、饮凉水、降低饲养密度、调整营养(提高营养浓度)和药物预防(在饮水或喂料中加入抗热应激药物)等方法减少应激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增强对断电、缺水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减少免疫抑制因素

重点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排除一切引起疫苗免疫失败的因素。防止饲料霉变,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总之,造成种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在生产中一旦出现产蛋率下降,要从生产环境、饲养管理、饲料品质、防疫程序、疫苗种类、药物质量、周围鸡群或当时当地鸡群发病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判断、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达到迅速治疗,控制病情,提高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出雏率和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238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