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是育肥猪营养的来源,是育肥猪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因此,合理地配合饲粮,是提高育肥猪增重速度、饲料转换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
掌握好饲粮的能量水平提高饲粮能量的给予,虽然可提高增重速度及饲料转换效率,但会使育肥猪的胴体过肥;饲粮能量水平过低,则增重缓慢,饲料转换效率太低。一般每千克饲粮中含消化能11.93兆焦~12.50兆焦为宜。
保证饲粮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一般育肥猪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应为12%~16%,饲粮中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决定着育肥猪体内蛋白质的沉积量。因此育肥用的子猪料中蛋白质应高些。断奶后的生长期次之,育肥期可适当降低。
小猪阶段(35千克以前)粗蛋白15.5%,中猪阶段(35千克~60千克)为13%,大猪阶段(60千克至出栏)为12%。育肥猪饲粮中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供给水平,对增重和饲料转换效率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赖氨酸占风干饲粮的0.9%~1%或饲粮中蛋白质的6.2%为宜。苜蓿干草粉喂量以母猪不超过15%、育肥猪不超过5%为宜。
保证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水平育肥猪必需的矿物质有十几种,在配合饲粮时,主要考虑钙、磷和食盐的供给。
据试验,喂给含钙符合要求的饲粮,与喂给贫钙饲粮相比,育肥猪增重可提高18%,单位增重耗料量节省13%。又有报道,以玉米加豆饼为基础的饲粮中,按标准加食盐的育肥猪日增重为720克,而没加食盐的育肥猪日增重只有560克。通常在饲粮中补加食盐量为0.25%~0.5%。补钙也好,补食盐也好,花费不多,饲喂效果却很好,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
育肥猪维生素的需要量及在饲粮中的含量在查阅、计算时都比较麻烦,有人计算过,生产中若每头育肥猪每天喂给1千克~2.5千克的青饲料,基本上可满足对维生素的需要。若没有或缺乏青饲料时,可按说明添加育肥猪用的多种维生素添加剂。另外在小猪阶段,应当添加微量元素,其添加效果比大猪明显得多;此外,由于畜别不同、猪大小不同,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添加种类和添加量绝对不应一样。因此,用“一方到底”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剂,显然是不科学的。生产中应该用育肥猪各阶段专用添加剂。
在育肥猪饲粮中要控制粗纤维的含量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是影响饲粮消化率和适口性的重要因素。若其含量过低,则育肥猪易出现拉稀现象;含量过高,则适口性差,饲粮消化率大大降低。育肥猪饲粮中粗纤维含量以6%~8%为宜,最多不应超过10%~12%。
注意饲料对肉脂的影响饲料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玉米、糠、大豆等配合比例过大时,育肥猪脂肪过于松软呈淡黄色,易酸败,不耐储存。相反,用大麦、小麦、马铃薯等喂猪,则肉脂坚实、洁白、好保存。
在配合育肥猪饲粮时,同样不能用霉烂变质、有毒有害的饲料。不能添加激素及有关法规禁用的添加剂。对一些要求宰前一段时间内停药的添加剂,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会在育肥猪的肉脂中残留,危害人的健康。在大、中、小猪三阶段使用“一方到底”,只是配比不同的浓缩料是不符合要求的。育肥猪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要按产品说明加入
育肥猪饲料配方:玉米40%、黑面30%、麸皮18.8%、胡麻饼10%、食盐0.5%、贝壳粉0.5%、添加剂0.2%。
每天每头喂量1.5千克~2.5千克。
选择适宜的肥育方式
“吊架子”肥育法这是以前农村的传统肥育方法。即在小猪阶段,喂给较多的精料,搭配一些泔水和少量的青粗饲料。在中猪阶段,以青粗饲料、泔水为主,搭配少量的精料。待到大猪阶段,通常在宰前两个月左右,加喂大量的富含淀粉的精料,同时减少青粗饲料的给量。这种采用“两头精、中间粗”、中间吊架子的肥育方式,有两个缺点:一是前期肌肉生长强度高时,蛋白质供给量不足,这就限制了肌肉的生长。而后期正是脂肪沉积能力高的时候,却给予能够大量转化成脂肪的富含淀粉的饲料,结果促进了脂肪的沉积,使猪肉过肥。二是吊架子育肥法,由于用了大量的泔水和青粗饲料,降低了饲养水平,拖长了肥育期,增加了维持消耗,相对地浪费了饲料,会出现育肥猪光吃不长或增重迟缓的现象。
直线肥育法即“一条龙”肥育法这种肥育方式,就是在整个育肥期内,按育肥猪生长发育规律,给予相应的营养,全期实行丰富饲养肥育方式。这种方法,在较短的时期内,相对集中了较多的精料,比较充分地满足了育肥猪各阶段的营养需要,能发挥育肥猪的增重潜力,长得快,缩短了育肥期,节省了由于拖延育肥期格外消耗的这部分饲料。全期饲料转换效率较高,从饲料利用和增重角度看是比较经济的。此外,由于缩短了育肥期,提高了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圈舍和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养育肥猪多采取这种方法。
“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育肥猪的瘦肉率,主要决定于日粮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给。而脂肪的生长量,主要取决于日粮中的能量含量。在育肥猪生产中,一方面在其饲粮中全期都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供给,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增加瘦肉量。另一方面,应适当降低育肥猪饲粮中的能量含量,以限制脂肪的沉积。这样可以多长瘦肉。“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具体做法是,在60千克前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饲粮,每千克饲粮消化能在12.5兆焦~12.97兆焦之间,粗蛋白含量为16%~17%,可让育肥猪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饲喂,待长到60千克以后,要限制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75%~80%之间。
选择良好的饲喂方法
限量饲喂与不限量饲喂
在育肥猪生产实践中,兼顾增重速度、饲料转换效率及胴体瘦肉率,在体重60千克以前采取自由采食或限量饲喂的做法;体重60千克以后适当限食,或采取适当降低饲粮能量浓度而又不限量的饲喂方法是可行的。
饲料生拌湿喂
饲料与水的比例为1∶1,手握能成团,放手可散开,说明水量合适,一般采用现拌现喂的方法。
日喂次数
小猪每天宜喂4次以上,中猪和大猪阶段日喂3次~4次。两次饲喂之间的间隔,原则上应尽量保持一致。夏天应躲开中午最热的时候,冬季早晨不应过早饲喂。
选择适宜的屠宰体重
育肥猪在什么时候屠宰上市?养到多大好?这一方面要看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看经济效益。据试验,以95千克~110千克屠宰上市为好。
防寒防暑,增强肥育效果
温度过低会增加育肥猪的维持消耗和采食量,拖长育肥期,影响增重,浪费了饲料,降低经济效益。反之,过高则育肥猪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效率降低,使经济效益下降。育肥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6℃~21℃。为了提高育肥猪的肥育效果,要做好防寒保温和防暑降温工作。
在夏季,尤其是气温过高、湿度又大时,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打开通气口和门窗,在猪舍地面喷洒凉水,给育肥猪淋浴、冲凉降温。在运动场内搭遮阳凉棚,并供给充足清凉的饮水。必要时,用机械排风降温。
在冬季必须采取防寒保温措施。入冬前要维修好猪舍,使之更加严密。采取“卧满圈、挤着睡”,到舍外排放粪尿的高密度的饲养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此外,在寒冷冬夜,于人睡觉之前,给育肥猪加喂一遍“夜食”,是增强育肥猪抗寒力,促进生长的好办法。若是简易敞圈,可罩上塑料大棚,夜间再放下草帘子,可以大大提高舍内、尤其是夜间的温度。这样,可以减轻育肥猪不必要的热能消耗和损失,增强肥育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养瘦肉型猪,提高胴体瘦肉率
养瘦肉型猪瘦肉型猪长得快,饲料转换效率高。据报道,每生产1千克猪体脂肪所用饲料,可以生产2.6千克的瘦肉。瘦肉型猪比脂肪型、兼用型猪能够较好地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成瘦肉。可见,饲养瘦肉型猪或利用其杂交后代育肥,是提高商品猪增重速度及饲料转换效率,增加瘦肉生产和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需求的有效途径。
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途径
(1)选种时注重胴体瘦肉率的选择胴体瘦肉率遗传力较高。因此,只要选择胴体瘦肉率高的父母代,其后代的胴体瘦肉率就一定会高。但猪不杀,无法测得胴体瘦肉率。研究表明,膘厚的猪,胴体瘦肉率就低;相反,膘薄的猪,其胴体瘦肉率就高。因此,选择杂交父母本时,应选择瘦肉率高的品种和个体。
(2)开展杂交研究与实践证明,杂交是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有效途径。
(3)控制营养水平在育肥猪饲养中,根据猪体脂肪及蛋白质的沉积规律,在饲粮中只要保证一定水平粗蛋白的供给,控制能量水平,采取限饲等办法,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
(4)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过高过低的环境温度,对体蛋白的沉积都不利。体蛋白的沉积取决于猪体内氮的沉积,舍温对育肥猪体内氮沉积量有影响。从提高胴体瘦肉率角度看,育肥猪舍温度以18℃~20℃为宜。
(5)适当提早屠宰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