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冬季要严防兔瘟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2
核心提示: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来势猛、传播快,病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来势猛、传播快,病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病冬春多发,病兔、隐性感染病和亚健康兔都是主要传播源。被病毒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都是重要传播媒介,也可直接通过接触而感染。3月龄以上的青壮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而幼兔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哺乳兔很少发病。

一、临床症状

最急性病例突然抽搐尖叫几声后死亡,有的嘴内吃着饲料而突然兴奋,撞击笼架,而后卧伏挣扎,四肢划动、尖叫,有时鼻腔内流出红色泡沫或鲜血。

急性病例,大部分出现精神萎靡,卧伏闭眼,食欲废绝,饮水增多,病程一般1~2天死亡,死前表现呼吸急促,兴奋挣扎、狂奔,有的在笼内乱撞,全身颤抖,卧笼尖叫而死,有少数病兔鼻孔流出红色血液,多数肛门松驰,周围有少量淡黄色胶状物污染。

在饲养中发现有兔瘟病症时,要对全群兔进行疫苗注射,接种后1天内死亡占60%,2天死亡占30%~35%,3天死亡占5%~10%,接种4天以后几乎没有死亡发生。

二、兔瘟流行新特点

1.发病率趋于低龄化。从集市上看,青年兔和幼兔死亡率各占一半,发病率趋于低龄化,死亡幼兔中40~60日龄的兔占50%以上,这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新变化,改变了以前兔瘟只发生在青年兔和成年兔当中,而幼兔少发的现象。

2.脏器变化不明显。笔者对患兔瘟而死的獭兔进行解剖,有的脏器没有明显的兔瘟特征,特别是急性死亡的患兔,全身脏器没有发现大面积瘀血、出血和水肿的明显特征,尤其是肠道没有大面积出血,而是部分出血或出血点,多数以肺脏和肾脏出血明显,肺部呈红色,水肿,其他脏器没有明显变化。

3.注射兔瘟疫苗后仍有兔瘟流行。笔者认为主要是三点原因:一是免疫程序一次化。一些养殖户用传统的免疫方法,即断奶后注射一次一直到出栏,一般兔瘟疫苗注射一次可预防半年。但有专家指出,注射一次兔瘟疫苗到80日龄时,机体已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感染,所以必须进行二次注射,才能保证兔群的健康生长。二是疫苗质量不合格。有些生产厂家不按照要求生产,以次充好,甚至有的企业没有农业部的生产许可证就生产,造成注射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养殖户认识不到位。有些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养兔不防疫没有问题,结果当兔瘟发生时后悔莫及。

三、预防措施

养兔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引种时避免在疫区购买,引种后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并定期做好场地、笼具等的全场消毒,对饲养兔群做好兔瘟疫苗的注射。

推荐兔瘟免疫方法为:断奶后的幼兔35~40日龄用兔瘟单联苗进行首免,每只颈部皮下注射2毫升,60~65日龄时采用二联苗,进行二次注射1~1.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注射一次。

紧急预防注射:当兔群中发生兔瘟时,要对未发生病症的同群兔先用抗兔瘟血清紧急接种,24小时内可控制疫情的发展,如果本地没有抗兔瘟血清时,可采用兔瘟单联苗加倍量注射,可有效地控制兔瘟的蔓延,对死兔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做好严格消毒工作,对发生兔瘟的场地、被污染的笼具、食水槽、环境要严格消毒,消毒药可用3%的火碱,20%~30%的漂白粉,2%的福尔马林,3%过氧乙酸,火焰等,如果兔群发生兔瘟严重,可采取全部处理的方法,待消毒半年后再进行饲养。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冬季 严防 兔瘟 发生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