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饲养场如何防控口蹄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10
核心提示: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冬季是口蹄疫的高发季节,应高度重视。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冬季是口蹄疫的高发季节,应高度重视。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具有多型性和易变异性。目前已知的病毒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各主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同一主型与亚型之间有一定的交互免疫性。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土壤和毛皮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传毒,但对紫外线、热、酸和碱敏感,0.1%的亚广聚维酮碘等是良好的消毒剂。

临床症状

病牛:潜伏期为2~4天,最长的达1周。病牛初期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流涎咂嘴,开口时有吸吮声。两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黏膜发生蚕豆至核桃大水疱。此时病牛大量流涎,嘴角挂满口涎。水疱约经一昼夜破溃形成边缘整齐浅表的红色溃烂,以后体温降至正常,溃烂逐渐愈合,全身状况好转。如继发感染则溃烂加深,愈合后形成瘢痕。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蹄部柔软处皮肤出现水疱,并很快破溃形成表面溃疡,以后干燥结痂而愈合。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生溃烂化脓、坏死,跛行,重者蹄匣脱落。乳头和乳房部皮肤有时也出现水疱和烂斑。恶性口蹄疫会使牛因心脏麻痹而死亡,病死率为20%~50%。犊牛患病多呈恶性,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病死率为50%~90%。

病羊:潜伏期为1周左右。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山羊口腔症状明显,羔羊常因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而死亡。

病猪:潜伏期为1~2天。以蹄部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达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不久在口腔黏膜形成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处形成米粒大或蚕豆大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出血性溃疡面。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可侵害蹄叶,使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病猪常卧地不起。病猪的鼻盘、乳房也有水疱和烂斑。哺乳子猪多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为60%~80%。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由于饮食带毒乳,或通过挤奶接触患病动物等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唇、齿龈、颊部黏膜及指尖、指甲基部等处发生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薄痂或溃烂。病程为1周左右,愈后良好。儿童感染后发生胃肠卡他,严重者可因心肌麻痹而死亡。要注意做好防护。

以上症状会部分出现,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

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有水疱和烂斑外,在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反刍动物前胃黏膜可见圆形烂斑,真胃和大小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症状,心包黏膜呈出血性炎症症状,心包膜有弥漫性或点状出血,心脏松软似煮肉样,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即“虎斑心”。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等可作出诊断。但在确诊和提供防疫用苗时必须进行毒型鉴定。

防治措施

预防:一、根据毒型做好相应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工作。我省当前主要做好O、A型疫苗的免疫工作。常规免疫,一般每半年免疫注射1次;育肥猪可在出生后30天免疫注射0.5个剂量、70天按1个剂量再加强免疫1次;对母畜的免疫,要尽量安排在空怀期间免疫,妊娠期间不可免疫普通苗。二、做好各项消毒防范工作。大门口、生产区要设消毒防线,制定消毒制度并要执行到位,大风过后要及时消毒。

治疗:一般情况不主张打针治疗。一、采用亚广聚维酮碘消毒剂配成0.1%的水溶液,直接涂抹蹄部或口腔病变部,消毒被污染的场地。二、采用亚广五疫康粉200克、葡萄糖2000克混合后拌入100公斤料中,让猪自由采食3~5天,配合圆蓝五肽100毫升、葡萄糖2500克加水50公斤让猪自由饮用5~7天,或用五疫康100克、圆蓝五肽200毫升、葡萄糖5000克加水100公斤让猪自由饮用5~7天。

扑灭:一旦确诊是该病,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控制至扑灭。

编辑:foodqa

 
分享:
关键词: 饲养场 防控 口蹄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377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