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正文

提高肥育猪的出栏率的技术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26
    猪的肥育是养猪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争取用最少的饲料和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本低、量多质优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1 生长肥育猪在养猪生产中的作用
    专门用来生产猪肉产品的猪称为生长肥育猪,一般将体重25~60kg的猪称为生长猪,体重60~100㎏以上的猪称为肥育猪。
    生长肥育猪的生产不仅关系到市场猪肉产品的供应,而且对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猪的肥育成绩是评定种猪好坏的重要指标,是检验和衡量猪的育种、选种效果的主要依据。一个自繁自养的猪场,生长肥育猪占到养猪总头数的8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养猪所需费用中,饲料费用占到75%左右。例如,1头体重25~90kg的生长肥育猪,每千克增重耗料4㎏,全期增重耗料260㎏,若每千克增重耗料3㎏,全期耗料195kg,每头猪节省饲料65kg;如能减少生长肥育猪的发病与死亡,提前达到屠宰体重,胴体瘦肉率有所提高,必然取得更好的效益。可见,养好生长肥育猪,缩短肥育期,提高出栏率,对节约饲料、充分利用圈舍和设施、减少人工和药品费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生长肥育猪的性能评定
    猪的出栏率是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经常采用的一项指标。在一个自繁自养的猪场,年初全场猪的总头数与全年出栏肥猪数的比值,即为出栏率,如年初全场所有的猪共计为500头,全年共出栏肥猪750头,出栏率为150%。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如能从多方面进行评定,对养猪生产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2.1肥育性能评定 
    主要是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
2.1.1生长速度:通常用平均日增重表示,一般是指断奶仔猪至上市屠宰期间的平均日增重,种猪场进行肥育测定时,开始体重是以25kg或30kg,结束体重是90kg或100kg。
平均日增重即增重(结束体重-开始体重),除以饲养天数。
2.1.2饲料利用率:生产中通常是指肥育期间每kg增重的耗料量,即肥育期间饲料消耗总量除以肥育期间总增重(结束体重-开始体重)。
2.1.3出栏日龄:是指生长肥育猪从初生达屠宰体重(90kg或100kg)的日龄。
2.2胴体评定 猪的胴体组成包括肌肉、脂肪、皮肤和骨骼。测定的性状:胴体重、背膘厚、胴体长、腿臀比例、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等。
2.3肉脂品质评定  正常肉色应为鲜红、有光泽、紧密有弹性、系水力强、具有自然香味。脂肪颜色应为洁白或淡玫瑰红色,且坚实。肉的颜色因猪的年龄、品种、营养状况、部位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评定项目:肉色、肌肉pH、系水力、贮存损失、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化学成分、脂肪颜色、脂肪溶点和皂化价、碘价、肉味品尝等。消费者对猪肉的要求是安全、优质,符合国家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3 提高生长肥育猪出栏率的途径
    猪的生长发育是在所获得的遗传基础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深刻了解影响肥育的因素,针对性的采取饲养管理措施。
3.1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与其肥育期间的增重呈正相关,初生重与断奶重前文已述及,据笔者的统计,在近似的条件下,35日龄断奶重7.36kg与6.45kg相比,前者体重达90kg的日龄提前4.8d。
3.2养好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是指断奶至70日龄或体重达25kg的猪。仔猪断奶由于生存条件的突变,往往表现不安,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宜采用“两维持,三过渡”的办法,即将同窝断奶仔猪维持在原圈舍饲养,维持原来的饲料和饲养方式,逐步进行饲料、饲养和环境的过渡。据报道,仔猪断奶原圈培育75d,平均日增重351g,断奶后转圈的猪,平均日增重249g,断奶后与其他窝仔猪并群的猪,平均日增重288g。
    稳定的饲养制度、适宜的饲料调制和营养全面的日粮,可提高仔猪的食欲,增加采食量,促进增重,采用颗粒料进行自由采食,料槽不应加入过多的饲料,经常清理,确保饲料质量。为保证充足的饮水,宜采用自动饮水器。注意舍内的环境温度,断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2℃左右,保持舍内干燥卫生,经常清扫、消毒,注意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由于断奶应激常引起肠道伤损,使胃肠道消化酶水平和消化能力下降,易使食糜以腹泻形式排出。引发断奶应激的因素很多,诸如饲料中不被消化的蛋白质比例过高,粗纤维水平过低或过高,氨基酸和维生素缺乏、饲料粉尘大或发霉变质、鱼粉混有沙门氏菌或含食盐过量等。
2.3重视营养合理配制日粮 
    饲料是养猪的物质基础,是形成猪产品的原料,生长肥育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增重需要。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对猪的增重和胴体组成有明显影响,日粮中能量高,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高,但胴体脂肪量也高,据北京市饲料研究所的试验,高能量组比低能量组的日增重高79g,胴体瘦肉率低5个百分点。在一定范围内,猪的增重速度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加快,蛋白质水平超过18%时,一般认为对增重无效果,对提高胴体瘦肉率有作用,生长肥育猪的粗蛋白质,体重25~60kg为16%,60kg以后14%。日粮中应含有适宜数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或过量时均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猪对粗纤维的利用能力随日龄的增加而提高,生长肥育猪粗纤维的水平以6%左右为宜,粗纤维超过最高界限就会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要选用或配制高效的配合饲料,还应重视饲料原料的质量。
2.4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 
    饲喂技术和饲料形态对肥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建立稳定的饲养制度,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对生长肥育猪的饲料调制原则是缩小饲料体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生喂效果优于熟喂,干喂优于稀喂,粉状饲料可加大舍内的粉尘,可采用拌湿喂。为了追求生长肥育猪的高日增重,以全期进行不限量饲喂,为了追求瘦肉量高的胴体,以全期进行限量饲喂,如兼顾日增重和瘦肉率,前期(体重60kg前)可采用不限量饲喂,后期(60kg以后)采用限量饲喂。
应供给充足的饮水,如饮水不足或饮污水,对猪的代谢、健康、增重均有不良影响,会引起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发生便秘,日增重降低,耗料量增加,严重缺水时会引发疾病。
2.5加强管理 
2.5.1合理组群:“断奶仔猪体重达25kg以后,将原圈猪迁入另一圈舍饲养,如需重新组群,根据来源、体重、性格和吃食快慢等,将相近似的猪组成一群,分群后要保持稳定,必要时可适当做些调整,但不宜经常进行调群并圈,尽量减少和避免咬斗的发生。据报道,同窝仔猪进行同圈肥育,可缩短肥育期,体重15~90kg的生长肥育猪一直养在同一圈内,日增重725~734克,每kg增重耗料2.77~3.03kg,如在肥育期间移一次圈或编一次群,日增重693~724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93~3.09kg。
2.5.2耐心调教:饲养人员对猪不要惊吓和鞭打,猪在编群或调入新圈要及时调教,使其在固定位置排便、卧睡、采食和饮水,要防止强夺弱食,要勤赶霸槽猪,饲槽应有足够的长度。猪入圈前应将圈舍打扫干净,在指定的排便处洒上水,对个别不在指定位置排便,要及时将所排粪便清除到指定地点。
2.5.3适宜的圈养密度:圈养密度是以每头猪所占面积表示,密度过大或过小对猪的健康和经营效果不利。实践证明,体重25~60kg的生长猪,每头面积0.7~1.0m2,体重60kg以上的肥育猪,每头面积1.0~1.2m2。圈养密度虽适宜,但每圈头数过多,同样会造成不良后果,每圈以10~20头为宜,最好将一窝或两窝仔猪放在一个圈内肥育。
2.5.4适时去势:广大农村养猪实践证明,不做种用的小公猪和小母猪经去势进行肥育可获得良好的饲养效益。去势猪随着性机能的消失,性情安定,食欲增加,饲料利用效率提高,肉的品质得到改善。去势应与断奶间隔一定时间,宜在哺乳阶段进行,去势时应注意消毒。
现代培育的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增重快,在高饲养水平下5~6月龄可达屠宰体重,公猪不去势肥育比母猪和阉猪增重快,瘦肉率提高,养猪先进的地方对公猪进行不去势肥育,或公、母猪均进行不去势肥育。
2.5.5消毒与免疫:坚持定期消毒,仔猪70日龄前已经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应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采血监测效价,确定是否再接种。
2.5.6驱虫:猪的体内寄生虫,以蛔虫最普遍,还有姜片虫、疥螨和虱子等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必要时在135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驱虫。常用驱虫净驱除蛔虫,每kg体重用20mg,拌入饲料中一次喂给。驱除疥螨和虱子常用敌百虫,配制成1.5%~2.0%的溶液喷洒体表,每天一次,连续3d。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出现副作用要及时采取措施,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除,堆集腐熟杀死虫卵,以防再度感染。
2.6改善环境 
    猪舍内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水平,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灰尘、微生物、有害气体、噪声、圈养密度和群居环境等。猪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力,在适宜的环境下身体健壮、增重快、耗料少。圈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冬天有利于保温,夏季有利于散热。仅以温度为例,阐明与生长肥育猪的关系,在农村经常听到“一年养猪半年长”的说法,深刻说明环境温度对生长肥育猪增重的影响。低于猪所要求的适宜环境温度1℃,其日增重减少17.8g,不同体重的猪要求的温度有所不同,体重小的猪要求的温度高于大猪。据报道,体重45kg的猪养在10℃的环境下,日增重610g,每kg增重耗料4.1kg,养在21℃的环境下,日增重907g,每kg增重耗料2.56kg,养有27℃的环境下,日增重893g,每kg增重耗料3.11kg;体重90kg的猪养在10℃的环境下,日增重712g,每千克增重耗料5.04kg,养在21℃的环境下,日增重966克,每千克增重耗料4.04kg,养在27℃的环境下,日增重757g,每kg增重耗料5.0kg。可见,不同体重的猪获得最高增重的环境温度,同样获得最好的饲料利用率。
    为猪群创造适宜的生存和生产环境,必须重视猪舍的防寒采暖、防热降温、通风换气、防潮排水、采光照明等。有条件的地方,冬季养猪常用集中采暖(由统一热源,对全场猪舍供暖)、局部采暖(用火炉、火墙、电热器等)以补充热源。农村的冬季养猪,为改善环境温度,可利用塑料大棚,用塑料布将猪的运动场上方覆盖,隔一定距离设一个能开关的通气窗,为防止湿度过大的影响,可于10点至14点将通气窗打开。亦可采用厚垫草养猪,在猪躺卧的地方铺上垫草,具有保温、防潮和吸收部分有害气体的作用,垫草越干燥、柔软,保温效果越好,如在水泥地面上先铺沙土,再铺垫草,保温防潮效果更为明显。冬季适当增加养猪的密度,对改善舍内温度具有一定作用。
2.7利用杂利优势 
    猪的品种间或品系间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杂种生长肥育猪生活力强、增重快、饲料利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养肥猪就要养杂种肥猪。杂种优势对养猪的增产潜力不能低估,但不能认为凡杂种都能表现杂种优势,因为,杂种优势的显现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必须认真选择杂交亲本,在相适应的营养水平和管理条件下,搞好杂交组合对比试验,筛选出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的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杂种优势利用应注意:不同品种、不同杂交方式表现的杂种优势不同,一般来讲,三品种杂交(三元杂交)优于两品种杂交(两元杂交),双杂交优于三品种杂交。不同的经济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不同,遗传力低的性状,如繁殖性状通过杂交可以获得明显的杂种优势;遗传力中等的性状,如生长肥育性状,通过杂交较易获得杂种优势;遗传力高的性状,如胴体和肉质性状通过杂交不容易获得杂种优势。杂交亲本间差异程度愈大,杂种优势愈高,我国南方地方猪与北方地方猪、中国猪种与国外猪种遗传差异大,杂交时容易获得杂种优势。杂交亲本越纯、品质越好,杂种优势越高。
    我国在猪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很好的进展,很多优良的杂交组合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两品种杂交组合:杜湖猪(湖北白猪)是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农科院筛选的组合,平均日增重611克,每kg增重耗料3.39kg,瘦肉率62.1%;杜浙猪(浙江中白猪)是浙江省畜牧研究所筛选的组合,平均日增重594克,每kg增重耗料2.99kg,瘦肉率61.5%;杜三猪(三江白猪)是黑龙江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等筛选的组合,平均日增重601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22kg,瘦肉率59.3%;杜上猪(上海白猪)是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筛选的组合,平均日增重618克,每kg增重耗料3.38kg,瘦肉率57.6%。
    三品种杂交组合:大长北猪(北京黑猪)是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筛选的组合,日增重625克,每kg增重耗料3.28kg,瘦肉率58.9%;杜长北猪(北京黑猪)是北京市畜牧研究所筛选的组合,平均日增重626克,每kg增重耗料3.10kg,瘦肉率57.6%;杜长太猪(太湖猪)是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筛选的组合,平均日增重630g,每千克增重耗料3.15kg,瘦肉率58%。
双杂交组合(四个品种各占25%),山西农业大学筛选的长大杜本(本地马身猪)、长大杜黑(山西黑猪)、长大杜花(太原花猪)组合,平均日增重依次为659.0克、668.5克、712.5克,每kg增重耗料依次为3.01kg、2.93kg和2.82kg,瘦肉率依次为60.12%、60.84%和62.33%。
    在养猪生产中有时听到凡纯种猪都可以作为种用,凡杂交猪一律不能作为种用的说法,这种说法有些绝对化。来自不同国家某一品种的纯种猪其性能不尽相同,来自一个国家的某一品种的纯种猪其性能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决不能将其所生的全部后代都留作种猪,且有些猪存在某些遗传疾患,因此,纯种猪作为种用一定要严格选择。杂种猪经严格选择可以作为种用,三元杂交就是利用第二父本与杂种一代母猪杂交,双杂交就是利用杂种公猪与杂种母猪进行杂交,以利用杂种母猪的杂种优势,又利用杂种公猪的杂种优势。杂种公猪和杂种母猪较纯种猪好饲养、好利用,生产性猪场可利用三品种杂交或双杂交生产杂种肥猪,以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679 second(s), 322 queries, Memory 1.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