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正文

春季安全养鸭严防二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5
核心提示: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周龄~6周龄的雏鸭。本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发病季节多在春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周龄~6周龄的雏鸭。本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发病季节多在春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症状病理

卵黄囊感染的雏鸭主要表现为脐炎(大肚脐),雏鸭精神不振,行动迟缓,拉稀,泄殖腔周围粪便污染等。育雏或育成阶段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表现与传染性浆膜炎基本相似。气囊感染时可见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成年鸭大肠杆菌感染病程往往相对缓慢,表现为精神沉郁,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或行走时腹部有明显的下垂。种(蛋)鸭还表现产蛋量稍下降、产异常蛋以及病鸭腹部下垂等。

卵黄囊感染时可见腹部鼓胀、卵黄吸收不良及肝脏肿大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特征性病变是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心包粘连,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淡黄色或乳黄色纤维素膜;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干酪性渗出物。肺型大肠杆菌病可见肺脏出血或淤血。大肠杆菌腹膜炎可见腹腔有蛋黄样液体和干酪样渗出物;肝脏和脾脏肿大,有时可见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生殖道感染可见卵泡淤血、出血,有的腹腔内积液、破裂、畸形等。输卵管黏膜充血、出血,有大量胶冻样或干酪性渗出物。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改善饲养管理,做好鸭舍的环境卫生工作,保持合理放养密度,鸭棚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商品肉鸭饲养实行“全进全出制”。塘水清洁,定期换水,饮水、饲料要卫生消毒,特别是当天气骤变时要防止寒风侵袭,导致鸭体质下降而引发本病。种蛋要及时收集并清洁表面的污物,入孵前进行熏蒸或浸泡消毒。接种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多且比较复杂,在生产中应考虑使用当地分离株制备灭活的自家苗或多价疫苗免疫预防。

大肠杆菌耐药谱很广,而且易产生或获得耐药性,因此在生产中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时,要定期更换药物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发病较多。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4日龄~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征,均有助于做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乏典型的病理变化,仅见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末梢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而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毒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里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等作鉴别。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制度,使鸭群处在一个舍饲卫生的环境中,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毫升~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编辑:foodqa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1.594 second(s), 184 queries, Memory 1.3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