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进行随机抽样称重、测胫长
确保每周称重一次:称重是正确评定鸡群群体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的有效方法。3周龄前可采取群体称重,每个群体30只鸡左右。3周龄后可采取个体称重,抽取的比例取决于鸡群大小,一般应占全群鸡数的5%(5000只以上的鸡群可抽取2%~3%,1000只~5000只的鸡群可抽取5%),不应少于100只,小群也不应少于50只。对抽测的鸡要逐只称测,分别做好记录。
称重时间:在每周的同一天进行,以确保称重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鸡群生长和发育状况。
称重后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与本周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下月的饲喂量,使鸡只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在掌握体重的过程中,从4周龄开始,每2周测量1次骨架发育,观察是否与体重发育一致。一般是测量胫部(即由足掌至踝关节的部位)的长度,至少应有90%的鸡胫部长度为标准长度,长短不超过标准值的5%。
及时合理地调群
根据称测结果判断鸡群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及时合理地调整鸡群、分群管理,根据小群发育状况调节饲养水平。应及时淘汰那些鉴别错误、发育很差和明显有病的鸡只,对死亡鸡只及时处理,对于笼养蛋鸡及时补充缺位,保持每笼鸡数一致。对挑出体质较弱、个体较小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使其尽快达标,以此提高整体均匀度。
调整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决定鸡群均匀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饲养密度过大则鸡群活动受限、鸡群混乱、竞争激烈,采食、饮水都不均匀,生长发育缓慢,极易使部分鸡体重下降影响鸡群均匀度;密度过小,则饲养成本增加。具体要根据鸡舍和设备配置来决定,饲养密度建议如下:地面平养,7周龄~14周龄,每平方米10只~12只,15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6只~8只;网上平养,7周龄~14周龄,每平方米12只~14只,15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8只~10只;立体笼养,7周龄~14周龄,每平方米20只~24只,15周龄~20周龄,每平方米12只~16只。
保证鸡群均匀适量的采食
提供充足的采食、饮水用具,保证有充足的饲养面积,饲料须均匀分配,尽可能减少鸡只争食。对于笼养蛋鸡,食槽内加料要均匀,每次喂完后要匀料4次~5次,保证鸡只采食均匀。网上平养和地面饲养,为确保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料位,可根据情况增加辅助料桶。要确保饲料质量,根据体重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喂料量,体重超标时,下周可维持上一周的给料量,低于标准体重时,每低于1%,每只鸡每日增加3克~5克料量。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现象出现,育成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注意防寒降暑和通风换气,排除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保证新鲜空气的充足供应。
控制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强度宜弱不宜强,防止性早熟。养殖户要根据密闭式鸡舍或开放式鸡舍的不同来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密闭式鸡舍一般采用渐减的光照制度,以每天8小时~9小时的光照为宜;开放式鸡舍以自然光照为主。秋季育雏处于日照逐渐缩短的时期,与育成鸡所需光照时间基本相符;春季处于日照逐渐增加的时期,与育成鸡所需的光照时间正好相反,要想法进行人工控制。
定时清粪,清洗消毒料桶(槽)、饮水器,带鸡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地面饲养的鸡群,要保持垫料清洁干燥,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防疫工作。育成期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新城疫、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雨季节要做好球虫病的预防。春、秋两季进行驱虫,主要是驱除线虫、绦虫等。在开产前要进行一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三联苗的免疫和驱虫。由于育成期防疫比较频繁,应完善免疫程序,科学使用疫苗,避免过度抓鸡带来较大的应激,这样也有利于保证鸡群体重的均匀度。
适时断喙,准确断喙,规模养殖的蛋鸡要断喙。实施断喙的目的是避免相互啄斗,减少饲料浪费。建议断喙在6日龄~9日龄进行,断喙时要用断喙器进行,注意断喙长度,避免出血。断喙前后2天可在日粮或水中添加维生素K,以减少出血和减缓应激。断喙方法:用手轻按鸡的咽喉部,使其舌缩回,避免烫伤。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刀片与鸡接触2秒~3秒,将鸡只上、下喙部一次烧灼,降低感染风险,减少雏鸡当时及以后的应激。第一次断喙效果不佳的鸡只,如漏切、喙长、上下喙不齐等要进行补充断喙、修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