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鸭以关节炎性肿胀为主,以跗关节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和趾关节。发病关节肿胀,呈紫红色,触诊有热感,病初局部较软,而后逐渐变硬,表现严重跛行或不能走动,采食量减少,体质逐渐消瘦,死亡率增加。
预防办法:该病与鸭群的饲养管理有关,所以要防止沙门氏杆菌等的污染,减少带菌鸭。在饲养制度上采取"全进全出",做到严格消毒。种鸭场还要做好种蛋和孵化设备的消毒工作,预防该病的垂直传播。平时要注意防止饲料污染,特别是鱼粉和肉粉,要注意细菌学的检验。清除鸭舍褥草内和运动场上的尖锐异物,防止外伤性感染。
治疗方法:因该病是多种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所以要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轻度感染和病状较轻的鸭群,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饮水中。病情严重时,可全群进行肌肉注射。⑴土霉素碱,按0.08-0.1%比例,均匀地拌入混合饲料内,连续治疗5-7天。⑵卡那霉素注射液,每支10毫升含药量1克,可供50-100只病鸭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2-3天。
二、鸭滑腱症。鸭滑腱症又名骨短粗病。该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病初表现两腿轻度弯曲,逐渐变为"O"型或"X"型弯曲,走路不稳,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缓慢。胫跖关节和跗跖关节增粗,胫跖骨远端和跗跖骨近端有明显弯曲,腓肠肌腱向关节一侧滑动,重病例可以完全滑出,故称"滑腱症"。
防治方法:第一,调整日粮营养水平,雏鸭阶段每千克饲料内,应含有锰40-50毫克,胆碱2000毫克、烟酸55毫克,生物素88毫克,维生素B12.6毫克,硒0.16毫克,钙与磷的含量为饲料量的0.6%。第二,加强鸭群管理,饲养密度适宜,舍内通风良好,清洁卫生,谨防潮湿。第三,从网上饲养改为地面散养,对严重病例,应立即淘汰。
三、鸭佝偻病。⑴雏鸭和中鸭,病初表现生长迟缓,走路不稳,步态僵硬,常常蹲卧。长骨头端增粗,骨质疏松,尤以跗关节最严重。鸭喙变软,易扭曲变形,啄食困难。⑵填鸭,一般发生在中鸭转入填鸭阶段,病初无明显临床症状,逐渐出现两腿软弱无力,走动困难,经常伏卧,最后瘫痪不能站立。⑶成年母鸭,表现产蛋量减少,蛋壳变薄易碎,常有软壳蛋和无壳蛋,严重时造成瘫痪。在配种期很容易被公鸭踩伤致死。
防治方法:第一,在鸭的日粮中,要有足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3,要重视钙、磷的平衡。第二,舍饲期间,注意舍内保温,光照和通风良好,防止地面潮湿,饲养密度不宜过大。第三,在阴雨季节和产蛋高峰阶段,要注意补加钙、磷和维生素D3制剂。第四,病初要及时调整钙、磷含量,要补加大量的维生素D3制剂,也可每天补加鱼肝油1-2次,连续补加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