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正文

肉鸡采食量过低或不增料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7  作者:飞翔刚子
核心提示: 肉鸡采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采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肉鸡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
 
    肉鸡采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采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肉鸡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殖周期的阶段、食物的外观和滋味等因素。
 
    一、采食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营养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代谢能增加,采食量下降。饲料合理均衡的营养浓度是决定采食量的前提。在非热应激条件下降低饲料营养浓度,鸡能够通过增加采食量来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相对低营养浓度饲料配方的关键为营养均衡,营养素消化利用率准确。虽然鸡采食量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但是饲料营养水平低,一般采食量超过145g•d-1•只-1,会造成因采食量过大而对消化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生产性能的下降。
 
    2.季节因素
 
    禽类羽毛厚且无汗腺,极易受高温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鸡只采食量下降,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鸡适宜温度为20~23℃。低于适宜温度,鸡体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每低1℃,采食量增加1%),>26℃时,鸡体开始膨胀血管使血液到达鸡冠、髯和脚来加强散热。
 
    需要增加能量来散热,因此热应激时鸡需要更多的能量。寒冷季节,舍内温度<17℃时,应提高能量适当降低其他营养素的含量,确保产品的价格优势。
 
    炎热季节,应从营养水平进行适当调节,以减少热应激引起采食量降低而造成的损失。增加日粮能量的浓度,添加脂肪(油、脂)是增加日粮能量最有效的途径,脂肪增加适口性,并能减少体增热。控制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质质量,添加合成氨基酸来提高日粮的氨基酸水平。刺激采食量可增加饲喂次数,在凉爽时间饲喂或在饲料中喷植物油、糖蜜甚至是清水。日粮中或饮水中补加碳酸氢钠能有效防止呼吸性碱中毒,但要减少日粮中食盐的含量。补充维生素C,总含量为200mg•kg-1饲料。考虑体内能量储备,热应激情况下,肉鸡只会动用自身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产,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饮水温度。饮水中添加维生素D3是解决维生素D3缺乏的最好途径。
 
    3.饲料颗粒性状
 
    颗粒料是全价料加上黏合剂调质后压制而成。颗粒大小可调,以适应不同鸡只的需要。一般肉鸡前期料(亦称育雏料或开食料)直径为0.1~0.2cm,后期料(亦称育肥料或宰前料)直径为0.3cm。
 
    颗粒料还可提高适口性,使肉鸡采食量增大,更容易达到肉鸡生产性能所要求摄入的营养成分,使鸡只无法挑食,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4.饲料气味适口性
 
    鸡味蕾数目少,对味觉不敏感,但许多试验表明,调味剂和甜味剂能够调节采食量。鸡能够挑选和区分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及蔗糖、麦芽糖、乳糖和三糖。这为应激条件下使鸡采食更多饲料提供了一种手段。鸡料利润低,原料杂,日粮中经常会有一种或多种会减少采食量的原料,这些调味剂可加快鸡适应这些饲粮的过程。
 
    5.品种、生理状况
 
    鸡的采食量和鸡的品种、体重呈正相关。一般大型品种鸡体重大,维持需要量大,采食量大;轻型或小型品种鸡体重小,采食量小。生理状况对采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如鸡感染上某些疾病(腹泻、寄生虫等),采食量会明显增大或减少。
 
    6.饲养管理
 
    鸡在黑暗下不啄食,在强、弱光照交替时则减少采食量。填料方式和均匀性也影响采食量,三阶梯架式鸡笼饲养蛋鸡,手工填料,经常出现给料不均,少数鸡偶尔吃不饱,特别是顶层食槽较高,更易造成填料不均,采食量变化,对鸡群产蛋率造成不良影响,高温季节饲喂时间也影响采食量。
 
    7.采食量计算的准确性
 
    计算采食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价饲料质量,影响采食量的数据要准确,饲料的损耗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产蛋鸡群存在一直不产蛋的鸡只导致料蛋比的增高也不可忽视,采食量的计算要准确客观,才能指导配方设计。
 
    在肉鸡饲料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促进采食,确保生产性能,同时又要兼顾营养均衡,控制采食量达到最佳效益。养殖方式不同,采食量的调控也有所不同,契约式肉鸡放养要尽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和消化率,以确保生产性能和最低的料肉比,要求有相对低的采食量。营销式的肉鸡饲料就要求有最佳的饲料价格和生产效益,适当提高采食量以提高产品竞争力。鸡饲料要结合原料性价比、季节、行情等因素,兼顾禽类采食、消化特点精确设计和及时调整。
 
    二、采食量过低信号的提示
 
    肉鸡的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不增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出现在10~25日龄,这种现象有提前发生的趋势。发病鸡群鸡只参差不齐,鸡腿不着色,颜面苍白,料粪严重,用肠炎类药物和球虫药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
 
    采食量过低这一信号,提示饲养者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
 
    雏鸡质量问题:雏鸡沙门氏菌(鸡白痢)、大肠杆菌等病菌感染。
 
    饲养管理问题:育雏温度过低或波动太大,鸡舍湿度过大;温度过低极易造成鸡群受凉,湿度过大极易造成鸡白痢、球虫病,同时温差过大还会造成“大肚子病”,均会影响采食。
 
    饲料问题:饲料原料霉菌是一个较普遍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霉菌毒素导致肝脏、肾脏、胰腺变性坏死,肌胃角质膜糜烂,腺胃、肠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拉稀;造成鸡免疫抑制,使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特别是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的继发感染。饮水不洁,水温过低,供水或水位不足等均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拉稀。
 
    用药不当:许多药物(如痢菌净、喹诺酮类药物)早期用量过大,对胃肠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轻者拉料粪,重者胃溃疡。
 
    疾病原因:肠毒综合征是球虫与一些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其他诱发因素引起的多因素肠炎综合征,临床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病毒感染如H9型禽流感、新城疫等感染引起的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即使治愈,采食量恢复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腺胃炎的流行非常普遍,且危害大,腺胃炎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病毒病,也有寄生虫病,还有其他因素,不论何种原因,腺胃发炎会引起鸡消化功能降低,鸡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采食量维持在同一水平而不增料。
 
    应激反应:雏鸡早期饲养过程中存在重多应激危害因素,如接雏、扩群、免疫、换料、密度过大等,应激反应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菌群失调,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不论是何种原因所造成的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不增料,首先应查明发生原因,对因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危害因素,注意生物安全措施,防治病毒病,选择适宜药物防治细菌及球虫感染。

 
编辑:foodnews

 
分享: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05 second(s), 42 queries, Memory 0.9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