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其他禽类和野禽也能感染。 病原 鸡新城疫病毒在分类上是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新城疫病毒与从火鸡和其他鸟类分离的病毒PMV-3有交叉反应。目前未发现新城疫有不同血清型。但不同地区病毒的抗原性是有差异的。 鸡新城疫病毒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内,以脑、肺、脾、含毒量最多,骨髓里病毒维持时间最长。 流行病学 鸡、火鸡及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其中鸡最易感。动物园里的孔雀、燕八哥、婴鹉、乌鸦、鹌鹑等都能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贵州黑颈鹤和灰鹤暴发过新城疫。肉鸽、信鸽和鹌鹑中有流行ND的报道。从鸭、鹅、天鹅体中可以分离到病毒,本人用新城疫F48E9毒株对鸭、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鸭、鹅均出现腿麻痹症状,并有死亡。 从新城疫流行鸡场内的麻雀呼吸道分离到ND强毒株。哺乳动物对本病有抵抗力,人类常因接触病鸡和弱毒疫苗而被感染,主要是引起眼结膜炎。 鸡ND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本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受污染的肉蛋品的运输以及屠宰的下脚料如羽毛、蛋壳、血、内脏、消化道的内容物、病鸡的排泄物等污染饲料和饮水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较多。易感鸡群遭受ND强毒侵害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近年来,在我国屡有发现新城疫免疫鸡群仍发生新城疫的流行。发病率高的达85%,最低为15%;病死率高者可达80%,最低为15%;其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时母源抗体过高;疫苗质量和保存不当;免疫接种的程序不合理;其他疫病的干扰以及新城疫强毒株毒力不同,因而造成鸡群免疫状态的差异,低抗体水平的免疫鸡不能抵抗强毒的侵袭,引起本病的传播。
尹燕博等认为,“目前广泛使用的NDV弱毒疫苗株与目前在全世界多数流行的Ⅶ型和Ⅷ型不是同一个基因型。从本研究,国内流行的NDV有32/42为Ⅶ型,提示疫苗的基因型与流行毒株的基因型不符,可能是Ⅶ型NDV流行的一个原因。”究竟是哪种原因造成免疫鸡群发生ND,有待于进行一步研究。
症状潜伏期,人工感染为2-5天,自然感染时潜伏期一般为3-5天。最急性型,常无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闭眼、垂头、缩颈,似昏睡状态,产蛋母鸡产蛋下降或停止,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排黄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病鸡有神经症状,如两腿麻痹,头颈向后仰翻,或向下扭转,有时置于背部上。
亚急性或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出现神经症状。病鸡翅膀和腿麻痹,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曲。 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无眼观病变。 鸡新城疫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败血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最严重。腺胃黏膜乳头尖端或分散在黏膜上有出血点。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脑膜充血或出血。 免疫方法:有滴鼻、点眼、饮水、肌肉注射等4种方法。其中点眼法可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点眼和滴鼻法都能产生局部抗体,气雾法免疫应答较好,不论有无母源抗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血中保持有中和抗体,能耐受强毒的呼吸道感染。 用Lasota弱毒苗0.05毫升滴鼻免疫同时皮下注射0.3毫升油乳剂灭活苗或蜂胶苗0.5毫升,可获得90%以的保护率,单独用其中一种苗免疫则效果低得多。 含有高抗体的血清和卵黄抗体,在新城疫症状出现时有一定治疗效果。
免疫程序和影响因素 由于各鸡群状态和自然环境不同,没有适合于所有鸡群的免疫程序,正常蛋鸡群免疫时间大致为:7-12日龄 ,30-35日龄 , 70-75日龄,120日龄 以后3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免疫。肉仔鸡7-12日龄Ⅳ系苗1羽份滴鼻、点眼,同时用蜂胶新城疫大肠杆菌苗0.5/只毫升注射,27-30日龄Ⅳ系4倍量饮水,效果较理想。以上免疫时间和方法仅供参考。
影响免疫的几种因素。 1、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高,则能中和疫苗毒,产生抗体水平低。
2、免疫次数 一次免疫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般认为10周龄时免疫应答达到成熟期,此时进行加强免疫,免疫鸡产生HI抗体高维持时间长。
3、 其它疾病的影响 法氏囊、马立克、鸡白痢、霉形体病、曲霉菌病、包涵体肝炎、鸡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腺病毒感染等疫病,均能破坏免疫中枢而使抗体生成受阻。
据报道,鸡痘、流感、传支、传喉等病毒在体内都可形成干扰素,并可持续7-9天或更多,它可影响弱毒苗免疫效果。
据报道当雏鸡患白痢、支原体病或大肠杆菌病时免疫力下降,如用Ⅳ系疫苗免疫后10天,攻毒保护率为30%,,健康鸡攻毒保护率为95-100%。 4、 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 饲料配合不科学,环境卫生条件差,鸡场污染严重,都会使鸡的体质下降。应特别注意的是,饲料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类不足或缺乏,可直接危胁鸡群的健康,影响免疫效果。免疫同时应用抗生素影响抗体产生。 要真正搞好鸡新城疫的防治最重要的是综合防治,真正加强环境控制,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切断传染原,才能收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