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服务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正文

海蜇养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04
核心提示:由于养殖海蜇具有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⑹找娓叩忍氐悖???诙嘌?郴Ы?敫孟畈?怠N?购r匮?车玫轿炔剑?】档姆⒄梗?收咭谰萘侥昀戳赡?〉ざ?厍????椋?芙岢龀靥裂?澈r丶际跻?悖?┐蠹也慰肌?一、池塘准备及选择适宜套养品种,提高回

    由于养殖海蜇具有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小、收益高等特点,吸引众多养殖户进入该项产业。为使海蜇养殖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笔者依据两年来辽宁省丹东地区生产经验,总结出池塘养殖海蜇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池塘准备及选择适宜套养品种,提高回捕率。

    养殖海蜇应选择在进、排水条件较好,水深1.5m-2.0m,且面积大的池塘为好。

    野杂鱼、蟹类是海蜇的主要敌害,放苗前必须将其杀灭,并安装60目-80目的进水网以防止鱼卵进入池内。排水网要采用围网方式并配有大、小两种网目,供养殖中,后期更换,以防止排水时海蜇随水流失。

    池塘四周设置防护网,要在池塘进水前沿池塘四周堤坝边缘处插木桩(高度2.5m),间隔2m-3m,用10目筛绢网围护,网顶端要高出水面30cm.围网作用是防止海蜇因风浪、水流等条件突变而与池壁擦伤或被推至浅水处"搁浅"死亡。

    与海蜇套养的品种有对虾、贝类,不会对海蜇构成直接伤害。

    一般悄况下,投喂完全依靠池内繁殖的天然饵料,池塘可以自然纳潮(或换水量10%/日-30%/日)至水深1.5m~2.0m,放茁密度可以控制在 100片/亩,养殖海蜇回捕率平均在6%-l 5%(亩产50kg-100kg).为了准确把握池内放养数量,建议经中间暂养后计数,按每亩10片-20片放养为宜。

    养殖过程中,池水温度应稳定在16℃-18℃,水深保持在0.80m~1.20m之间,并随着海蜇个体的增大,水深逐渐调整至1.5m-2.0m.

    二、肥水,培育饵料生物。

    与对虾套养海蜇的池塘,应在进水前施发酵后的有机肥作底肥,按300kg/亩~500kg/亩施入池内繁殖基础饵料(主要是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以供海蜇摄食。与贝类套养的池塘,不宜大面积施入底肥,可划出专门的区域部分施肥,并采用池内挂袋方式不断补充有机肥。

    海蜇主要以水中小型浮游动物为食,且食量很大,如果水质清瘦,海蜇不仅生长缓慢,同时也会降低养殖的成活率。因此,如何解决好并满足海蜇对饵料的需求是养殖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需要研究加以解决。

    施用有机肥需注意二点:首先,有机肥必须经过彻底发酵后(腐熟后)方可使用,否则会污染水质,二要依据水色、水质变化来确定施肥的时间、方式和数量:三要加强水质监测,掌握好适宜的换水时间和换水量,即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又可使水体中具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供给海蜇摄食。  在缺乏或不适宜施入有机肥的池塘,可以用无机肥代替,施入尿素lkg/亩~2kg/由、过磷酸钙2kg/亩-4kg/亩,每半月一次。

    三、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随着海蜇生长、发育,其个体不断增大,特别是进人养殖中、后期(放苗一个月后海蜇个体重量达3kg以上),海蜇滤水量加大,对水质要求也会日趋严格,生产中,此时极易出现海蜇大量死亡现象,造成养殖回捕率极低。在池塘进、排水条件差时会出现前期海蜇生长良好,当体重达到3kg/片-5kg/片时,由于水质不能满足海蜇的生长、生存要求,而生长速度减缓,甚至缺氧死亡。-般地,在养殖中,后期,当池塘内海蜇存池量达到10片/亩时,日换水量小潮时要保持 10%-20%,大潮时应达到30%,增大换水量是保证提高产量和回捕率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

    四、适时收获。

    一般条件下,在海蜇放养50天~60天,个体重量达到5kg/片~l0kg/片时,可以考虑收获。特别是七月上中旬放苗,进入九月中旬,水温会下降至18℃以下,海蜇生长速度减慢(当水温15℃时基本停食),有些性成熟的海蜇会进行生殖活动,如此时不及时采捕,会影响产量和回捕率,因此,不论个体大小,建议在九月中旬前及时收获。

 
分享:
关键词: 海蜇 养殖技术
[ 网刊订阅 ]  [ 生产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生产技术
点击排行
 
 
Processed in 0.179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